光照包括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两个方面。 小麦的生长发育过 程, 就是小麦茎、 叶在光的参与和作用下, 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 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并积累和传输的过程。 所以, 光照是小麦生 长发育的原动力, 是小麦进行光合生产的基本元素和必要条件, 直 接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小麦属于长日照作物, 通过感温春 化阶段后, 在适宜条件下就进入光照阶段。 虽然要求长日照, 但可 以在光照强度相当弱的情况下进行。 (1) 不同小麦生态类型光周期反应不同 根据小麦品种通过感 光阶段时光照长短的反应情况, 可分为三类。 ① 反应迟钝型 (春性) 小麦品种 在每天8~12小时的日照 条件下, 历时16天以上, 都能通过感光阶段。 一般低纬度春性品 种属之。 ② 反应中等型 (半冬性) 小麦品种 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 下, 不能通过感光阶段, 但在每天12小时的光照条件下, 历时24 天左右, 可以通过感光阶段, 一般半冬性品种属之。 ③ 反应敏感型 (冬性) 小麦品种 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 件下, 都不能通过感光阶段。 要求每天日照长度12小时以上, 且 30~40天完成光周期反应而抽穗。 我国小麦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北方多、 南方少。 黄淮海平原麦区 较多, 全生育期1300~2000小时; 西藏、 新疆地区最多, 在2600 小时以上, 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有利; 华南地区日照时数偏 少, 为500~600小时, 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运转不利。 (2)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小麦光合生产 我国小麦生育期间的光 照强度是冬前 (出苗至越冬) 由强变弱, 冬后 (返青至成熟) 由弱 到强, 有利于小麦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 小麦光合生产随光照强 度的增大而增强, 我国北方麦区春季和初夏光照强度较大, 更有利 于小麦形成高产。 (3) 光照与小麦分蘖 小麦分蘖期要求较高的光照强度, 小麦 实行合理密植, 光照条件得以满足, 使单株营养面积较大, 光合强 度增强, 不仅使分蘖数量增加, 而且分蘖健壮。 当光照强度减弱 时, 小麦的单株分蘖数和单株干重等都显著降低。 (4) 光照与小穗小花分化发育 在小麦小穗分化过程中, 缩短 日照, 穗分化时间相应延长, 利于小穗数目增加。 光照强度不足, 将降低小穗分化速度, 使小穗数目减少, 退化小穗数目增加。 这是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小麦从小花原基出现到 雌雄蕊分化盛期, 特别是从四分体到花粉粒形成期, 田间光照强度 不足, 致使结实小穗和小花数量减少而减产。 (5) 光照与籽粒形成和灌浆 据遮光试验, 开花后10天遮光 对穗粒数影响最大, 开花后11~20天影响次之, 开花后21~30天 遮光影响最小。 在开花后10天之内, 有充足光照能提高小麦结实 率。 在小麦籽粒形成期, 光照不足, 特别是阴雨天气, 易导致受精 不良或籽粒退化。 在小麦灌浆期,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提高灌浆强 度。 当阴天和多云时, 日照不足, 籽粒增重很小。 若灌浆中期有 3~4天连阴雨, 旬均日照时数为常年的60%时, 灌浆中后期的速 率比常年低35%。 良好的光照能增加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 试 验表明, 小麦从抽穗到蜡熟期, 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减少25~26 小时, 小麦的面团弹力为7毫米, 比对照的面团弹力减少13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