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在生育全过程中, 经历量变和质变的发展过程, 不同时 期形成和出现不同的器官, 根据进程将冬小麦一生分为11个生育 时期。 (1) 出苗期 小麦的第一真叶露出地表2~3厘米时为出苗标 准, 田间有10%以上的幼苗达到出苗标准为出苗始期。 (2) 分蘖期 (彩图2) 田间有50%的植株的第一分蘖露出叶 鞘时, 即 为 分 蘖 期。 适 期 播 种 的 冬 小 麦, 从 出 苗 到 分 蘖 约 为 半 个月。 (3) 越冬期 冬前温度下降到2~4℃, 植株基本上停止生长 时, 即为越冬期。 (4) 返青期 翌春随着气温的回升, 小麦开始生长。 当年后新 长出的叶片 (一般是跨年生长的叶片) 由叶鞘长出1~2厘米, 植 株仍呈匍匐状时, 即为返青期。 (5) 起身期 麦苗由匍匐状开始向上生长, 年后第一个伸长的 叶鞘显著拉长, 其叶耳和年前最后一叶的叶耳的距离 (即叶耳距) 约1.5厘米, 主茎长出的年后第二叶片接近定长, 与生长锥分化小 穗原基 (又叫二棱期) 一致。 此期稍后, 茎基部节间即开始伸长。 (6) 拔节期 (彩图3) 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露出地表1.5~2 厘米, 整个茎高达4~6厘米, 即为习惯上说的拔节。 此时幼穗在 分化雄蕊原基以后, 与药隔形成期接近。 (7) 挑旗期 大田半数以上的旗叶 (又称剑叶) 叶片全部伸出 叶鞘为挑旗期。 (8) 抽穗期 麦穗顶部 (不包括芒) 由叶鞘露出时, 即为抽 穗。 大田有50%的麦穗达到这一标准, 即为抽穗期。 (9) 开花期 (彩 图 4) 大 田 约 有 50%的 麦 穗 开 花, 即 为 开 花期。 (10) 灌浆期 (彩图5) 籽粒刚开始沉积粉粒 (即灌浆), 时 间在开花后10天左右。 当满仓时即为乳熟期。 又分为乳熟期和面 团期。 ① 乳熟期 历时15~18天。 籽粒含水率由70%缓减至45%。 干重急剧增长, 是粒重增长的主要时期。 千粒重日增长量达到1~ 5克, 后期可达2克左右。 籽粒颜色由灰绿色变成鲜绿色到绿黄 色, 表面有光泽, 胚乳由清乳状到乳状, 植株茎基部叶片枯黄, 中 部叶片变黄, 上部叶片、 节间和穗保持绿色。 ② 面团期 历时3天。 籽粒含水率下降到30%~40%。 干物 质增加转慢。 籽粒表面由绿黄色变成黄绿色, 光泽消失。 胚乳呈面 筋状, 体积开始缩减。 顶满仓到面团期是鲜重最大的时期。 (11) 成熟期 (彩图6) 包括蜡熟期和完熟期两个时期。 ① 蜡熟期 胚乳呈蜡状称为蜡熟期 (也叫黄熟期)。 历时3~5 天, 籽粒含水率由38%~40%急剧下降至22%左右。 籽粒由黄绿 色变为黄色, 胚乳由面筋状变为蜡质状。 茎生叶基本变干, 穗下节 间呈金黄色。 蜡熟末期籽粒干重达最大值, 是最适宜的收获期。 ② 完熟期含水率继续下降到20%以下。 干物质积累停止, 体 积缩小。 籽粒变硬, 不易被指甲切断, 即为硬仁。 此期时间很短。 如果在这个时期收获, 不仅容易断穗落粒, 造成损失, 而且由于呼 吸作用的消耗, 籽粒干重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