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如何搞好小麦播种期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2024-09-30 11:39 作者:李先生  

(1) 选用抗 (耐) 性品种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性品种多表现 为对单一病虫的抗性, 针对不同的小麦病虫害分布区, 选择对小麦 锈病、 白粉病、 赤霉病、 根腐病、 吸浆虫、 麦蚜等有抗 (耐) 性的 优良品种。 如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区, 可选用分蘖强的品种, 以 增强补偿能力; 小麦吸浆虫发生严重的地区, 应选用护颖坚硬有 刺、 内外颖扣合紧密的品种。 (2) 合理轮作和实行间作套种 小麦与水稻轮作可控制地下害 虫和吸浆虫的危害; 小麦与蔬菜、 大豆、 花生、 甘薯等轮作可以减 轻全蚀病的发生; 小麦与油菜间作可增加麦蚜天敌数量, 能有效地 控制麦蚜; 小麦与棉花、 玉米、 花生、 烟草等套种, 可以充分利用 光热资源和地力, 但要注意丛矮病和赤霉病的防治。 通过小麦品种 混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麦的条锈病病害。 (3) 改善麦田环境, 实施健身栽培 搞好田间排灌系统, 以利 于在多雨年份及时排水, 降低田间湿度, 减轻喜湿性病虫如赤霉 病、 纹枯病、 小麦吸浆虫和麦圆叶爪螨的发生危害; 在干旱年份可 适时浇水, 减轻小麦螨、 金针虫、 麦蚜和病毒病的发生与为害; 适 度深翻和精耕细作, 可破坏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和通过机械作用杀 死部分害虫。 合理密植防止小麦群体过大, 可减轻白粉病、 锈病、 纹枯病和黏虫的发生; 适当晚播可减轻黄矮病、 锈病、 白粉病和麦 蚜的发生; 合理施肥, 如多施基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合理安排 氮、 磷、 钾的比例, 能促使小麦生长健壮, 增强对多种病虫害的抵 抗能力。 (4) 选用无病抗虫种子 在发生全蚀病、 散黑穗病、 秆黑粉 病、 腥黑穗病、 根腐病和赤霉病地块收获的小麦不做种用。 麦种应 经过严格清选, 去除病粒、 秕粒、 杂草种子及病残体等。 (5) 改进栽培管理技术 通过机耕整地、 人工拔除或药剂防除 等措施, 彻底清除田间、 地头、 沟渠的杂草, 铲除栖息在杂草上传 毒害虫、 苗期害虫的栖息地。 麦田及时深翻暴晒, 破坏害虫适生环 境, 可大大压低在土中生活的多种害虫的虫口基数。 (6) 提高播种质量, 增强植株抗性 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 均 衡施肥, 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的适生环境。 (7) 土壤处理 在全蚀病重发生区, 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1千克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千克, 兑水100升, 随 水施入土壤; 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 性粉剂2千克, 兑水30升, 拌细土后撒于地表, 然后耕翻整地播 种。 防治地下害虫, 混合发生区或单独严重发生区, 每亩可用3% 辛硫磷, 进行土壤处理。 各亩加细土25千克, 撒于地表后, 耕翻 入土。 (8) 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类型和播种地块上季 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方法。 ① 以全蚀病为主, 兼治纹枯病、 根腐病 可用12.5%硅噻菌 胺悬浮剂20毫升, 或2%戊唑醇湿拌种剂10~15克, 或2.5%咯 菌腈悬浮种衣剂20毫升加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毫升, 或 每克含5亿个活芽孢荧光假单胞杆菌 (消蚀灵) 可湿性粉剂100~ 150克, 兑水700毫升, 拌种10千克。 ② 以纹枯病为主, 兼治全蚀病、 根腐病 可用2.5%咯菌腈悬 浮种衣剂10~20毫升加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40毫升, 或2%戊唑醇湿拌种剂10~15克, 兑水700毫升, 拌种10千克。 ③ 以黑穗病和秆黑粉病为主, 兼治纹枯病、 全蚀病、 根腐病、 白粉病 可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10~15克, 或20%三唑酮乳油 10~15毫升, 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15克, 兑水700毫 升, 拌种10千克。 ④ 以霜霉病为主 用25%甲霜灵拌种剂20~30克, 兑水700 毫升, 拌种10千克。 ⑤ 防治地下害虫 可用50%辛硫磷乳油20毫升, 或48%毒 死蜱乳油20毫升, 兑水700毫升, 拌种10千克。 防治飞虱、 蚜 虫、 叶蝉等传毒害虫以及麦秆蝇、 潜叶蝇、 赤须盲蝽等害虫时, 可 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 兑水700毫升, 拌种10千克。 在需要杀菌剂杀虫剂同时使用时, 一般先用杀虫剂, 晾干后 再混入杀菌剂, 并根据不同药剂的特性进行堆闷, 晾干后播种。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桑叶有几种形状 下一篇:桑叶长在哪里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