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旱防御措施 ① 抢墒播种 只要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上或虽达不到15%, 但播后出苗期有灌溉条件的田块, 均应抢墒播种。 旱茬麦要适当减 少耕耙次数, 耕、 整、 播、 压作业不间断的同步进行; 稻茬麦采取 少 (免) 耕机条播技术, 一次完成灭茬、 浅旋、 播种、 覆盖、 镇压 等作业工序。 ② 造墒播种 对耕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5%, 不能依靠底墒出 苗的田块, 要采取多种措施造墒播种。 主要有以下5种方法: 一是 有自流灌溉地区实行沟灌、 漫灌, 速灌速排, 待墒情适宜时用浅旋 耕机条播; 二是低蓄水位或井灌区, 采取抽水浇灌 (水管喷浇或泼 浇), 次日播种; 三是水源缺乏地区, 先开播种沟, 然后顺沟带水 播种, 再覆土、 镇压保墒; 四是稻茬麦地区要灌好水稻成熟期的跑 马水, 以确保水稻收获前7~10天播种, 收稻时及时出苗; 五是对 已经播种但未出苗或未齐苗的田块窨灌出苗水或齐苗水, 注意不可 大水漫灌, 以防烂芽、 闷芽。 对于地表结块的田块要及时松土, 保 证出齐苗。 ③ 物理抗旱保墒 持续干旱无雨条件下, 底墒和造墒播种, 播种后出不来或出苗保不住的麦田, 可在适当增加播种深度2~3 厘米前提下再采取镇压保墒。 一般播种后及时镇压, 可使耕层土壤 含水量提高 2%~3%。 播后用稻草、 玉米秸秆或土杂肥覆盖等, 不仅可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的蒸发, 还有利于增肥改土、 抑制杂 草、 增温防冻等; 如果在小麦出苗后结合人工除草松土, 可切断土 壤表层毛细管,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达到保墒的目的。 ④ 化学抗旱 在干旱程度较轻的情况下, 通过选用化学抗旱 剂拌种或喷施, 不仅可以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条件下早出苗、 出 齐苗, 而且促根、 增蘖、 快叶, 具有明显的壮苗增产效果。 当前应 用比较成功的有抗旱剂 FA 和保水剂两种。 ⑤ 播后即管 由于受到抗旱秋播条件的限制, 播种水平、 技 术标准难以到位, 必须及早抓好查苗补苗等工作, 确保冬前壮苗, 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出苗分蘖后遇旱, 坚持浇灌、 喷灌、 或沟 灌, 避免大水漫灌, 防止土壤板结而影响根系生长和分蘖的发生, 中后期严重干旱的麦田以小水沟灌至土壤湿润为度, 水量不宜过 大, 浸水时间不应过长, 以防气温骤升而发生高温逼熟或遭遇大雨 后引起倒伏。 (2) 冬旱防御措施 防御冬旱最主要的是适时浇好冻水。 喷灌 麦田可选回暖白天少量补水。 没有喷灌条件的尽量压麦提墒, 早春 适当早浇小水。 (3) 春旱防御措施 一是培育冬前壮苗, 使根系强壮深扎, 提 高利用深层土壤水分能力; 二是合理灌溉, 保水能力强的黏土地早 春不必急于浇水, 蹲到拔节后和孕穗前再浇足, 全生育期浇水次数 宜少, 量应足, 易渗漏的沙土地则应少量多次浇水。 水源不足时, 要尽量确保切断毛细管, 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旱地小麦春季更 要强调锄地保墒。 (4) 初夏干旱防御措施 应小水勤浇, 使小麦不过早枯黄, 促 进茎秆养分充分转移。 但前期持续干旱, 则后期不可突然浇水, 否 则会造成烂根。 持续干旱的影响还突出表现为水资源减少。 多年的 试验表明, 在只浇一水的情况下, 以拔节水的增产效益最为显著; 在能浇二水的情况下, 应保浇起身水和拔节孕穗水, 保水能力强和 越冬条件严酷的, 也可保浇冻水和拔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