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白粉病 (彩图36) 是一种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 产田群体密度加大而严重发生的世界性病害, 在全国各麦区发生, 危害逐年加重。 白粉病菌寄生小麦后, 植株呼吸作用提高, 蒸腾强 度增加, 光合效率降低, 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小麦叶 片早枯, 分蘖和成穗率降低, 千粒重下降, 造成减产。 小麦受白粉 病危害, 严重田块可减产20%~30%。 (1) 发病症状 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 也可发生于植 株叶鞘、 茎秆和穗部。 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 下部叶片较上 部叶片病害重。 叶面出现1~2毫米的白色霉点, 后逐渐扩大为近 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 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 逐渐扩大并 相互联合, 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 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 甚至 全部, 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 并逐渐呈粉状, 白粉遇有外力或 振动立即飞散。 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 上生针 头大小黑色小颗粒, 是病菌的闭囊壳。 霉层下的叶片组织初期无明 显变化, 随后褪绿、 发黄, 以致枯死。 发病严重时, 小麦植株弱 小, 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 (2) 发病规律 病原为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 属子囊 菌亚门真菌。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的自生麦苗 上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夏。 冬小麦出苗后, 病菌靠分生孢子或 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秋苗, 并在秋苗茎叶组织上越冬。 冬季温 暖、 雨雪多或土壤湿度大, 有利于病菌越冬。 越冬后的病菌先在植 株下部叶片之间传播, 以后逐渐向中、 上部叶片发展, 严重时可发 展到穗部。 该病发生适温15~20℃, 低于10℃ 发病缓慢。 感病品种面积 大于50%, 相对湿度大于70%, 水肥条件好, 冬季和早春气温偏 高, 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雨露日多, 则白粉病将严重发生。 少 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 多雨地区如果雨日、 雨量过多, 病害反而 减缓, 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肥水施用过多, 小麦生长 过旺, 群体密度过大, 密不透风, 田间湿度大, 植株幼嫩, 抗病力 低, 也很容易发生白粉病。 (3) 防治方法 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药剂和栽培措施为辅, 狠抓常发病区, 兼顾一般发病区。 ①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 各地在进行小麦品种审定时, 均对 参试品种的白粉病进行抗病性鉴定。 所以, 生产上应选用具有较高 抗病 性、 耐 病 性, 并 有 较 好 丰 产 性 的 品 种, 压 缩 感 病 品 种 种 植 面积。 ② 加强管理 提倡精量或半精量播种, 亩播种量控制在10千 克以下, 降低小麦播种量, 可以控制成株期密度和田间郁蔽程度, 减轻病害流行。 消灭初侵染源, 如播种前尽量消灭自生麦苗或田边 禾本科杂草。 合理施肥, 控制
氮肥用量, 适当增加磷、
钾肥和有机 肥、 微肥的施用量, 增强麦株的抗病力。 合理密植, 密度不宜过 大, 注意田间通风透光性。 湿度较大地块, 要注意开沟排水, 降低 田间湿度, 利于麦株健壮生长, 增强抗病能力。 ③ 种子处理 在麦苗发病较多的地区, 可用种子重量0.12% 的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或用2%
戊唑醇湿拌种剂10~15 克, 兑水700毫升, 拌种10千克, 或2.5%
咯菌腈20毫升+3%
苯醚甲环唑100毫升, 兑适量水拌种10千克, 能有效地控制麦苗 发病, 减少越冬病菌, 并能兼治苗期锈病及各种黑穗病。 小麦亩播 量10千克加水1千克用22%辛·酮乳油36毫升, 混匀后拌种晾 干播种 (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蝼蛄、 蛴螬、 金针虫等, 还兼治小麦 腥黑穗病、 散黑病、 纹枯病、 全蚀病等)。 ④ 生长期防治 当小麦抽穗前病叶率20%, 小麦抽穗后上部 3片叶病叶率达10%时, 及时用药防治, 可选用25%
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500倍液, 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或 每亩选用2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5~50克、 20%
三唑酮乳油50~ 75毫升 (可兼 治 小 麦 锈 病, 浓 度 不 可 过 大, 否 则 易 产 生 药 害)、 12.5%
烯唑醇可湿性 粉 剂 60 克、 25%丙 环 唑 乳 油 30~40 毫 升、 40%
氟硅唑乳剂8000倍液、 30%
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 50%醚 菌酯干悬浮剂3000~4000倍液等, 兑水50~75千克喷雾, 一般喷 3次以上, 每次间隔7~10天。 ⑤ 中后期防治 小麦生长中后期, 条锈病、 白粉病、 穗蚜混 发时, 每亩用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克+50%抗蚜威可湿性粉 剂6~8克+
磷酸二氢钾150克; 条锈病、 白粉病、 吸浆虫、 黏虫 混发区或田块, 每亩用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30 克 +40%乐果 1000倍液+
磷酸二氢钾 150 克。 赤霉病、 白粉病、 穗蚜混发区, 每亩用25%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克+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 克+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克+
磷酸二氢钾150克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