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如何识别与防治小麦叶枯病?

2024-09-30 10:52 作者:李先生  

小麦叶枯病是引起小麦叶斑和叶枯类病害的总称。 叶枯病的病 原有20多种, 我国目前主要由雪霉叶枯病、 根腐叶斑病、 链格孢 叶枯病 (叶疫病)、 黄斑叶枯病等危害较重, 已成为我国小麦一生 中的一类重要病害。 (1) 发病症状 以小麦雪霉叶枯病为例, 见表9。 表9 小麦叶枯病不同时期和部位症状识别要点 时期 发 病 症 状 芽腐和 苗枯 种子萌发后,胚根、胚根鞘、胚芽鞘等腐烂变色,胚根少,根短。 胚芽鞘上 生条形至长圆形黑褐色斑,严重腐烂,表面生有白色菌丝。 叶鞘变褐、坏 死,且向叶片基部发展,致整叶变褐或变黄枯死;病株生长衰弱,根系不发 达或短,苗矮,第一、第二叶短缩,发病重时整株呈水浸状变褐、腐烂或死 亡,死苗倒伏,表面生白色菌丝 基腐和 鞘腐 拔节后抽穗前发病部位上移,病株基部1~2节的叶鞘褐变、腐烂,叶鞘 枯死后由深褐色变浅至枯黄,与叶鞘相连的叶片也染病或迅速变褐、枯死; 鞘腐多从上部叶鞘与叶片相连处始发,后向叶片基部及叶鞘中下部发展, 病叶鞘变为枯黄色或黄褐色,变色部无明显边缘,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的红 色霉状物,上部叶鞘染病后可致旗叶和下一叶枯死 续表 时期 发 病 症 状 叶枯 成株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后扩展为近圆形至椭圆形大斑,发生在叶缘 的多呈半圆形,大小1~4厘米,边缘灰色,叶间污褐色,呈浸润性向四周扩 展,形成不明显的数层轮纹,病斑上可见砖红色霉状物;湿度大时,病斑边 缘现白色菌丝层,有时病部现微细的黑色粒点,即病菌子囊壳,后期多数病 叶枯死 穗腐 个别小穗或少数小穗发病,颖壳上产生水浸状黑褐色斑块,上生红色霉, 小穗轴变褐、腐烂,个别穗颖腐烂、变褐,严重时全穗或局部变黄、枯死,染 病籽粒易皱缩、变褐,表面常有污白色菌丝层 (2) 发病规律 几种叶枯病菌多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或以孢 子附着在种子表面, 或以菌丝、 分生孢子器、 子囊壳在病残体中越 夏或越冬。 种子和田间病残体上的病菌为苗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感染重的种子, 常在土中腐烂; 轻病者可以出苗, 但生长衰弱。 染 病组织及染病残体产生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 直接侵 入或从伤口和气孔侵入寄主。 如温度和湿度适合, 发病后不久病斑 上又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 进行多次再侵染, 致使叶片上产生 大量病斑, 干枯死亡。 在低温、 多湿的条件下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扩展。 品种间对叶枯 病的抗病性差异较大。 (3)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 耐病良种。 推广小麦精量、 半精量 播种。 深翻灭茬, 清除病残体, 消灭自生麦苗。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 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 避免偏施、 过施氮肥, 适当控制追肥。 秋 季浇足水, 春季尽量不浇或少浇水。 早春耙耱保墒, 严禁连续浇水 和大水漫灌。 重病田可考虑轮作。 ② 种子处理 用2.5%咯菌腈种衣剂药种比1∶500或20% 克·福种衣剂1∶50包衣; 三唑酮或三唑醇种子量的0.03% (有 效成分), 或噻菌灵种子量的0.15% (有效成分) 拌种; 50%福美 双种子量 的 0.5%、 40% 拌 种 灵 或 拌 种 双 种 子 量 的 0.2% 拌 种; 75%萎锈灵250克拌种100千克; 50%多·福混粉 (多菌灵+福美 双) 500倍液浸种48小时。 ③ 化学防治 于低湿、 高肥、 密植有可能发病的田块或历年 秋苗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 于越冬前和返青后, 可选用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000倍 液、 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 25%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7天后进行第 二次防治。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苹果树光长条不开花怎么办 下一篇:苹果树不长新叶是怎么回事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