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具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 具有较强的抗温变能力, 在 一定的高温和低温范围内, 不会丧失生命力, 也不会使面粉品质变 坏, 为小麦高温、 密闭贮藏提供了依据。 小麦热入仓贮藏原理是减 少仓内氧气, 控制种子及有害生物的呼吸, 当仓内氧气含量降低到 粒间空气浓度的2%左右时, 贮粮中的多数害虫将被杀死, 但应注 意真菌在降到约0.2%的氧气浓度时依然能够生长。 目前, 我国粮 库和农户多采用此种方法贮藏小麦。 (1) 主要优点 ① 简单易行, 费用低, 既适用于大粮库, 也适用于农户贮藏。 ② 杀虫效果好, 麦温在44~47℃时, 可杀死全部害虫。 籽粒 含水量在12.5%以下, 麦堆温度在42℃以上, 维持10天左右, 其 杀虫 (包括蛹和卵) 效果可达100%。 ③ 可促进后熟, 提高发芽率。 小麦经暴晒后入仓, 密闭保持 10天左右高温, 可缩短后熟期, 提高发芽率。 但长期保持高温, 对种用小麦不利。 ④ 能改善小麦品质, 由于暴晒后小麦水分低, 后熟充分, 工 艺品质好, 出粉率和面筋含量均有增无减。 ⑤ 能防止污染。 热贮藏不需再用药剂防虫, 减少
农药污染, 保障人身安全。 (2) 贮藏方法 小麦收获后, 选择晴朗、 高温天气, 先将晒场 晒热, 上午10点钟后开始晒麦, 掌握薄摊勤翻, 均匀地降低小麦 籽粒含水量, 当麦温达到50~52℃, 持续2小时以上, 将麦子暴 晒降水到12%以下, 在下午3、 4点钟聚堆入仓, 趁热密闭。 密闭 的方法有物料密闭和塑料薄膜密闭。 其操作方法是: 将已选择好的物料如麦糠、 沙子、 异种粮等事 先晒干或喷药消毒。 小麦入仓后, 整平粮面, 先在粮面上铺一层席 子, 然后用麻袋装好的麦糠压盖20~30厘米厚, 麦糠上面再压一 层用旧面袋装好的沙子 (10厘米左右), 各层压盖物料要达到平、 紧、 密、 实的要求。 目前 应 用 较 广 的 是 用 塑 料 薄 膜 覆 盖 密 闭, 可 选 用 厚 度 为 0.18~0.2毫米的聚氯乙烯或聚乙烯薄膜, 采用六面、 五面或一面 封盖。 在封盖之前, 应安装好测温度、 湿度的线路, 便于测量粮堆内 各部位的温度、 湿度变化。 使麦温保持在44~47℃, 经7~10天 后掀掉覆盖物, 及时迅速通风、 散热降温, 至麦温达到仓温为止。 否则麦子余温过高, 将对麦种的生活力产生不利影响, 且降温时间 长了, 麦子会受外界湿度影响而增加水分, 甚至可能感染仓虫。 但 通过后熟期的麦子, 由于耐热性降低, 不宜采用此法。 (3) 注意事项 ① 严格控制水分和温度 麦种热进仓贮藏成败的关键在于水 分和温 度, 水 分 高 于 12% 会 严 重 影 响 发 芽 率, 一 般 可 掌 握 在 10.5%~11.5%。 温度低于42℃ 杀虫无效, 温度越高杀虫效力越 大, 但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 对发芽率影响越大。 一般掌握在种 温46℃密闭7天较为适宜, 44℃则应延长至10天。 如果暴晒种温 达到50℃以上时, 将麦种拢成2000~2500千克的大堆, 保温2小 时以上然后再入库, 杀虫效果更好。 ② 入库后严防结露 经热处理的麦种温度较高, 库内地坪温 度较低, 二者温差较大, 种子入库后容易引起结露或水分分层现 象。 上表层麦种温度易受仓温影响而下降, 与堆内高温发生温差使 水分分层。 有时这两部分种子反而会生虫和生霉。 所以, 麦种入库 前须打开门窗使地坪增温, 或铺垫经暴晒过的麻袋和砻糠 (谷壳), 以缩小温差。 如果用缸、 坛、 瓮等容器贮藏种子, 必须与麦种同时 暴晒增温。 入库时, 无论麦种数量多大应一次完成, 以免造成种子 之间的温差。 入库后, 应在面上加覆盖物, 密闭门窗, 既可保温又 可预防结露。 对于一些缸、 坛等容器也应密封, 以防麦种在冷却过 程中吸湿回潮。 ③ 抓住有利时机迅速降温 高温密闭杀虫达到预期效果后, 应迅速通风降温, 这项工作应在短期内完成。 因为长时间的高温密 闭虽对杀虫有效, 但对保持种子发芽率并不一定有益。 如果降温时 间拖得太长, 麦种受外界温湿度影响增加水分, 有时还有可能感染 害虫。 ④ 通过后熟期的麦种不宜采用热进仓贮藏 这是因为通过后 熟作用的麦种耐热性降低, 经高温处理后虽能达到杀虫目的, 但是 对发芽率会有较大影响。 所以, 热进仓贮藏应在麦种收获后立即进 行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