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如何识别与防治麦类秀夜蛾?

2024-09-30 10:25 作者:李先生  

麦类秀夜蛾, 属鳞翅目夜蛾科。 主要分布在东北、 西北、 华北 春麦区, 西藏高原地区, 长江中下游及华东小麦产区。 (1) 危害特点 秀夜蛾以幼虫为害; 低龄幼虫蛀茎取食植株组 织, 4龄后将麦秆地下部咬烂入土, 被害麦株初期呈枯心苗状, 发 展后全株枯死, 造成缺苗断垄。 甚至毁种。 (2) 形态特征 不同时期秀夜蛾形态特征见表22。 表22 不同时期秀夜蛾形态特征 分期 形 态 特 征 成虫 灰黄褐色,体长13~16毫米,翅展30~36毫米,前翅黄褐或灰黑色,有5条褐 色线,环形纹及肾形纹白色或深黄色 卵 半圆形,乳白色,孵化前为褐色 幼虫 体灰白色,头部黄色,腹背中线两侧各有一条褐色线,腹背第8、9节有黑褐色 斑,老熟幼虫体长30~35毫米 蛹 红褐色,背面第5~8节前缘有明显的点刻,尾刺2根,呈钩状向前弯曲 (3) 发生规律 北方春麦区一年发生一代, 以卵越冬。 翌年5 月上中旬开始孵化, 3龄前幼虫蛀茎为害, 4龄后从麦秆地下部咬 烂入土, 继续为害他株, 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进入为害盛期, 幼虫 期约50天, 老熟幼虫为害后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化蛹, 化蛹 处多在被害株附近地下l~3厘米土表。 蛹期15~20天。 7月下旬 至8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 成虫盛发后随即进入产卵盛期。 成虫趋 光性较强, 利用黑光灯可诱集大量成虫。 成虫昼伏夜出, 白天多隐 藏在阴湿地边草丛及作物田土缝中, 傍晚出来取食、 交尾及产卵活 动, 直至深夜。 卵多产在麦秆茎部叶鞘内侧地下l~3厘米处, 呈 块状, 每块20~30粒, 每头雌虫可产卵200粒左右, 多者400余 粒。 小麦收割留在茬内的卵块, 随秋耕翻入地下5~10厘米深处, 如翻入15~25厘米深土层, 春季幼虫孵化后, 部分幼虫不能出土 而死亡, 从而降低发生虫源。 越冬卵春季孵化的迟早与土温有关, 土温高, 则发生早些; 土温低, 则发生迟。 (4)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深翻灭卵, 将根茬翻入15厘米土层以下, 以增 加初孵幼虫死亡率。 适期灌水, 幼虫初孵期正是小麦三叶期, 这时 正值初孵幼虫为害盛期, 麦田灌水可控制低龄幼虫为害。 ② 灯光捕杀 成虫发生期, 大面积设施20瓦黑光灯诱杀成虫 (可结合其他害虫一起诱集毒杀)。 ③ 化学防治 用4%辛硫磷颗粒剂, 或用0.5%硫环磷颗粒 剂, 每亩施1.5~2千克, 播种时, 随种子施入土中, 对初孵幼 虫防效 80% 以 上。 幼 虫 期 也 可 用 80% 晶 体 敌 百 虫 1000 倍 液 灌根。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三华李吃法,三华李怎么弄好吃 下一篇:三华李怎样保花保果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