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田蚜虫 (彩图47~彩图51) 是油菜的主要害虫, 它的发 生不但对油菜造成直接危害, 而且还能传播病毒, 致使油菜发生病 毒病。 油菜田蚜虫主要有三种, 萝卜蚜、 桃蚜和甘蓝蚜, 俗称蜜 虫、 腻虫、 油虫等, 三者均属同翅目蚜科, 其中萝卜蚜又称菜缢 管蚜。 油菜田蚜虫广布全国各地, 主要为害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萝 卜蚜喜欢油菜叶上多毛的油菜品种。 桃蚜除十字花科外, 还为害烟 草、 辣椒、 马铃薯、 茄子、 瓜类、 大豆、 桃、 李、 杏、 梅等170多 种植物。 甘蓝蚜在油菜上较少, 喜食光滑无毛的甘蓝、 花椰菜等。 (1) 为害特点 油菜苗期蚜虫以针状口器在叶背面或菜心中刺 吸油菜叶片、 茎秆及花轴汁液, 叶片受害出现褪色斑点, 叶片卷 缩, 生长迟缓、 停滞, 严重时发黄卷缩、 变形或全株枯死。 油菜抽 薹以后, 蚜虫多集中在嫩茎、 花序上, 受害部分生长停滞, 畸形发 育, 开花结果数减少或不结果, 甚至全株枯死。 油菜生长后期遭受 蚜虫危害后, 会引起千粒重的明显下降, 最高达44.29%。 蚜虫危 害时还传播病毒病, 造成更大的损失。 (2) 识别要点 ① 萝卜蚜 有翅胎生雌蚜, 头、 胸黑色, 腹部绿色。 无翅胎 生雌蚜, 体长2.3毫米、 宽1.3毫米, 绿色或黑绿色, 被薄粉。 表 230第四章 油菜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皮粗糙, 有菱形网纹。 腹管长筒形, 顶端收缩。 尾片有长毛 4~ 6根。 ② 桃蚜 无翅孤雌蚜, 体长2.6毫米、 宽1.1毫米。 体淡色, 头部深色, 体表粗糙。 额瘤显著, 中额瘤微隆。 腹管长筒形, 端部 黑色。 尾片 黑 褐 色, 圆 锥 形。 有 翅 孤 雌 蚜, 头、 胸 黑 色, 腹 部 淡色。 ③ 甘蓝蚜 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2.2毫米, 头、 胸部黑色, 复眼赤褐色。 腹部黄绿色, 有数条不很明显的暗绿色横带, 全身覆 有明显的白色蜡粉。 无额瘤。 腹管很短, 中部稍膨大。 无翅胎生雌 蚜, 体长2.5毫米左右, 全身暗绿色, 被有较厚的白蜡粉, 复眼黑 色, 触角无感觉孔; 无额瘤; 腹管短于尾片。 (3) 发生规律 ① 萝卜蚜 我国北方地区年发生10~20代, 长江流域达30 代左右, 南方可达46代; 在温暖地区或温室, 终年以无翅胎生雌 蚜繁殖, 无显著越冬现象; 长江以北地区, 在蔬菜上产卵越冬。 翌 年春3~4月孵化为干母, 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 产生有翅蚜, 向其他蔬菜转移, 扩大为害, 无转换寄主的习性。 到晚秋, 部分产 生性蚜, 交配产卵越冬。 萝卜蚜的适温比桃蚜稍广些, 在较低温的 情况下, 萝卜蚜发育快。 此外, 寄主虽然以十字花科为主, 但尤喜 白菜、 萝卜等叶上有毛的蔬菜, 因此, 全年以秋季在白菜、 萝卜上 的发生最为严重。 ② 桃蚜 华北地区年发生10 余代, 长江中下游为20 多代, 南方多达30~40代, 世代重叠极为严重。 以无翅胎生雌蚜在窖藏 白菜或温室内越冬, 或在菜心里产卵越冬。 加温温室内, 该蚜终年 在蔬菜上胎生繁殖, 不越冬。 翌春4月下旬产生有翅蚜, 迁飞至已 定植的甘蓝、 花椰菜上继续胎生繁殖, 至10月下旬进入越冬。 靠 近
桃树的亦可产生有翅蚜飞回桃树交配产卵越冬。 在南方无明显越 冬现象, 可终年繁殖。 桃蚜的发育最适温24℃, 高于28℃则不利。 桃蚜对黄色、 橙色有强烈的趋性, 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③ 甘蓝蚜 在新疆、 东北等地年生8~9代, 北京、 河北、 山 东、 山西、 内蒙古等地年发生10余代, 在长江以北地区多产卵于 231油菜优质高产问答 蔬菜上越冬。 翌春3~4月孵化, 先在越冬寄主嫩芽上胎生繁殖, 而后产生有翅蚜迁飞至已经定植的甘蓝、 花椰菜苗上, 继续胎生繁 殖为害, 以春末夏初及秋季最重。 10月初产生性蚜, 交尾产卵于 留种或贮藏的菜株上越冬。 少数成蚜和若蚜也可在菜窖中越冬。 甘 蓝蚜繁殖的适温为16~17℃, 低于14℃或高于18℃产仔数均趋于 减少; 此外, 对寄主的选择上, 偏嗜叶面光滑无毛的甘蓝、 花椰 菜类。 (4) 防治方法 ① 因地制宜种植抗虫品种 选用当地蚜虫和病毒病发生轻的 丰产油菜品种, 其表现为叶色浓绿, 叶片肥厚, 苗期生长缓慢健 壮, 后期长势强。 ② 加强田间管理 蔬菜收获后深翻土地, 及时清理前茬病残 体, 铲除田间、 畦埂、 地边杂草, 减少来年虫源基数。 苗期适当灌 水, 增加田间湿度, 创造一个不利于蚜虫生存繁殖的小气候。 ③ 黄板诱蚜 根据不同蚜虫习性, 相应采用黄板诱杀。 油菜 播种后, 可在油菜田周围设置黄色板, 把大约1平方米的塑料薄膜 涂成金黄色, 再敷一层凡士林或机油, 然后架在田间, 板块高出地 面约50厘米, 这样可以大量诱杀有翅蚜虫。 ④ 银灰膜驱蚜 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负趋性, 在田园内、 苗 床上铺设或吊挂银灰色薄膜, 可驱避多种蚜虫, 预防病毒病。 ⑤ 种子处理 用25%种衣剂2号1份与50份油菜种子拌裹或 40%萎锈宁悬浮剂1份与100份油菜种子拌裹控制蚜虫有效期30 天, 且可减轻苗期病毒病, 增产7%左右。 ⑥ 药剂防治 在苗期, 有蚜株率达到10%, 虫口密度达1~2 头/株时, 在抽薹开花期, 10%的茎枝或花序上有蚜虫, 虫口密度 达3~5头/枝时喷雾。 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或5.7%氟
氯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 4.5%高效顺反 氯 氰 菊 酯 乳 油 2000 倍 液、 3%啶 虫 脒 乳 油 1500倍液、 10%烟碱乳油800~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也可用1% 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 但要注意阿维菌素对蜜蜂有毒, 在油菜 花期、 蜜蜂采蜜时不得施用。 油菜盛花期使用蚜虫专用剂抗蚜威防 232第四章 油菜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治油菜蚜虫, 其效果达97.19%, 对蜜蜂安全。 蚜虫多着生在心叶及叶背皱缩处, 药剂难于全面喷到, 所以, 除要求喷药时周到细致之外, 还要求在用药上尽量选择兼有触杀、 内吸、 熏蒸三重作用的
农药。 每亩喷兑好的药液50~60升, 隔7~ 10天1次, 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