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根腐病 (彩图44), 又称立枯病、 纹枯病。 在我国山东、 河南的芥菜型油菜曾发病严重。 安徽、 湖北、 浙江、 四川均有此病 发生。 一般株发率为3%~5%, 重害田高达10%~20%, 给油菜 生产和菜苗安全越冬造成严重威胁。 油菜幼苗的茎基部、 根部及成 株期近地面的茎和叶柄均可发病。 此病病菌还可危害许多不同科、 属的蔬菜和大豆、 花生、 棉花、 马铃薯、 甜菜、 烟草等大田作物。 (1) 发病症状 (表10) 表10 油菜不同部位根腐病发病症状 幼苗 最初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近椭圆形褐色斑点,稍凹陷,病斑扩大可 绕茎一周,病组织坏死缢缩,病苗折倒。 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淡褐色蛛丝 状菌丝,病叶萎垂发黄,易脱落。 菜苗根颈部受害,在茎基部或靠近地面处 出现褐色病斑,略凹陷,以后渐干缩,根颈部缢缩,病苗折倒 茎、叶 成株期在靠近地面的茎和叶柄上最初产生水渍状浅褐色斑点,以后转为 灰褐色,病斑凹陷 根颈部 根颈部及膨大的根上发病时,产生灰褐色病斑,病斑略凹陷,稍软,湿度 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蛛丝状菌丝,主根易折断,断截上部常生有少量次生 须根。 有的侵染茎部,并形成大量菌核。 严重时全株枯萎,越冬期不耐严 寒,易受冻害死苗 (2) 发病规律 油菜根腐病病菌是一种真菌, 属于半知菌亚门 立枯丝核菌。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夏或越 冬。 病菌通过风雨、 灌溉水、
肥料、 种子、 田间耕作传播。 土温 11~30℃、 土 壤 湿 度 20% ~60% 均 可 侵 染。 病 菌 发 育 最 适 温 度 25℃左右。 高温、 连阴雨后天气多、 光照不足易染病。 一般在遭受 连阴雨后造成烂根烂种现象。 土壤黏重、 苗龄过长及田间排水不 畅、 湿度大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① 实行轮作 避开与十字花科作物重茬。 选择土壤结构理想 的无病田作育苗基地, 减少根腐病初侵染途径。 ② 苗床处理 按每亩施石灰粉50千克或70%敌磺钠可湿性粉 剂1千克加细土30千克拌匀撒施在苗床上, 拌匀成药土, 播种前 222第四章 油菜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撒施畦内, 进行土壤处理。 应根据不同油菜品种特性, 确定合理的 播种量, 苗床要在3叶期后及时间苗, 除去病、 弱苗, 并注意通风 透光, 降低植株间湿度, 压低幼苗发病率, 培育健壮移栽苗。 苗床 期是预防油菜根腐病发生侵染的关键时期。 ③ 加强管理 精细整地, 做到阴雨天水不上畦, 沟无积水。 对于低洼易积水的田, 应采用高畦深沟, 及时降低土壤湿度, 促进 菜苗根系发育, 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施用腐熟
农家肥。 清除田间病 残体集中烧毁。 ④ 药剂防治 油菜苗刚进入发病初期, 应抢晴天及时采用药 剂防治, 抑制病情扩展。 可选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 倍液, 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0%敌磺钠可 湿性粉剂1000倍液、 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等喷雾防治。 每亩喷洒药液60千克。 重病田间隔7天喷洒1次, 连续2~3次, 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