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油菜的适宜收获时期因品种、 种植密度、 空气湿度和栽培 条件而异 一般株型高大, 分枝特别是二次分枝多的品种, 全株上 下角果籽粒成熟相隔时间较长, 有的品种从主序角果成熟到中下部 二次分枝角果成熟时间相差12~15天; 植株紧凑、 分枝较少的品 种, 全株上下角果成熟相间也不过6~8天。 种植密度较大的, 由 于单株分枝少, 主 花 序 角 果 占 的 比 重 较 大, 分 枝 角 果 占 的 比 重 小, 所以全株上下角果成熟期相隔时间短。 一般密度在每亩2万 株的情况下, 其间距为5~6天。 空气湿度大的地区, 全株上下 角果成熟间距较长, 一般相距7~9天。 丘陵瘠薄地区种植的油 菜植株上下部角果的成熟期相距一般为4~5天, 密度较大的只 有3~4天。 由此可见, 油菜的适宜收获期既不能按油菜植株上部角果的成 熟期为准, 也不能按下部的角果成熟期为准。 以上部角果成熟时收 获, 则下部角果未到成熟时间, 影响产量和品质; 若以下部角果完 全成熟为准, 则上部角果大大超过成熟期而裂角落粒, 同样会降低 产量和品质。 (2) 根据油菜终花后的天数确定收获期 油菜的适宜收获期应 249油菜优质高产问答 以取得最高的产量和含油量为准。 据测定, 油菜主轴籽粒的含油量 在终花后25天达到高峰, 但分枝籽粒的最高含油量则在终花后35 天。 在对油菜的适宜收获期的掌握方面, 油菜产区有 “八成黄十成 收; 十成黄两成丢” 的说法, 这些经验都是把油菜成熟度与产量的 高低联系起来, 即油菜籽收获适期一般在油菜终花后25~30天, 此时油菜八成熟, 种子的重量和油分的含量接近最高值。 (3) 根据油菜外部长相、 角果色泽确定收获期 有些经验丰富 的群众利用油菜的外部长相、 色泽作为判断油菜适宜收获期的标 准, 如 “角果
枇杷黄, 收割正相当”。 此时大田植株约2/3的角果 呈现黄绿色至淡黄色, 主花序基部角果开始转现枇杷黄色; 分枝上 还有1/3的黄绿色角果, 并富有光泽, 只有分枝上部尚有部分绿色 角果, 故称 “半黄半青” 期; 大多数角果内种皮已由淡绿色转现黄 白色, 颗粒肥大饱满, 种子表现本品种固有光泽; 主茎和分枝叶片 几乎全部干枯脱落, 茎秆也变黄色。 (4) 根据种子色泽变化确定收获期 种子色泽的变化也可以作 为适宜收获期的尺度。 即摘取主轴中部和上、 中部一次分枝中部角 果共10个, 剥开观察籽粒色泽, 若褐色粒、 半褐半红色粒各半, 则为适宜的收获期。 由于种植密度不同, 分枝数量多少也不相同。 在确定油菜的适宜收获期时, 各部位摘取角果数的比例也不应相 同。 密度为每亩 1 万株时, 主轴、 上、 中部 分 枝 的 角 果 比 例 为: 3∶3∶4; 若密度为1.5万~2万株时, 摘取角果的比例应为4∶ 4∶2; 当密度超过2.5万株以上时, 其比例为5∶4∶1。 实践证 明, 采用这种不同比例的取角方法, 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5) 注意一天中油菜的适宜收获时间 因早、 晚气温低, 湿度 大, 不易裂角落粒, 所以收获时期要注意做到晴天早晨割、 傍晚 割、 带露水割。 阴天可以全天割。 避免在高温 (30℃以上) 的干燥 天气下割晒, 否则不利于油菜后熟, 从而导致绿色不成熟种子的比 例增加。 农谚有 “要不丢、 早晚收”, “上白中黄下绿, 收割不能过 午” 等。 (6) 不同油菜产区的油菜收获时间范围有差异 我国各地油菜 的成熟收获时间, 由于气候条件及品种类型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250第五章 油菜收获贮藏技术 ① 冬油菜 海南至昆明、 桂林、 福州一带, 11月下旬至12月 初播种的白菜型油菜, 翌年3月份即可收获。 长江中下游白菜型油 菜在4月下旬至5月初收获, 甘蓝型油菜在5月上中旬收获。 长江 下游地区受海洋气候影响, 气温变幅小, 收获期较长江中下游迟 10~15天。 关中、 黄淮流域冬油菜越冬期长, 翌年5月下旬收获 甘蓝型油菜。 而渭北、 晋冀平原地区的白菜型冬油菜较多, 一般8 月下旬播种, 翌年6月上旬成熟收获。 ② 春油菜 春播油菜最早可在7月份收获, 多在8月中下旬 至9月上旬收获。 夏播油菜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