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茎象甲, 别名油菜象鼻虫、 球茎象甲。 属鞘翅目象甲科。 该虫分布我国各油菜产区, 西北地区为害重, 主要为害油菜及其他 十字花科植物。 严重时受害茎达70%, 造成植株倒折。 (1) 为害特点 成虫啃食油菜叶片、 嫩茎和嫩果表皮层。 雌虫 在油菜嫩茎上、 叶柄处蛀孔产卵。 刺激茎部处肿大、 扁平、 扭曲、 畸形直至崩裂, 植株易倒、 折断。 幼虫孵化后, 在油菜茎内上下蛀 242第四章 油菜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食髓肉, 在茎内形成由细渐粗的弯曲隧道, 茎秆常被蛀空, 外观扭 曲崩裂, 轻者油菜分枝、 结角、 籽粒数减少, 但提早黄熟, 千粒重 减轻; 严重时植株矮化, 多头丛生, 茎内蛀成隧道, 风吹易倒, 在 结角前植株会死亡, 造成颗粒无收。 (2) 识别要点 (表18) 表18 油菜茎象甲识别要点 成虫 体长3~3.5毫米,灰黑色,密生黄白色鳞片和绒毛。 喙圆柱形,长1~ 1.5毫米,向下弯曲,伸向前足中部,口器在管端。 触角呈曲肱状,着生在 喙部前中部,触角沟直。 前胸背板上具粗刻点,中央具一凹线,前缘稍向上 翻,每个鞘翅上各生纵沟9条,中胸后侧片大 卵 长0.6毫米,椭圆形,乳白色至黄白色 幼虫 初孵幼虫乳白色,2~3龄后变为淡黄白色,末龄幼虫体长6~7毫米,弯 曲纺锤形,有皱纹,头大,无足,黄褐色,背中央有1条不明显的淡灰色纵线 蛹 裸蛹,长3.5~4毫米,纺锤形,乳白色或略带黄色。 土茧椭圆形,表面 光滑 (3) 发生规律 油菜茎象甲仅年生一代, 以成虫在油菜田土缝 中越冬。 翌春油菜进入抽薹期, 雌成虫在油菜茎上, 用口器钻蛀一 小孔, 把卵产入孔中, 产卵期10天左右, 卵孵化后, 幼虫即在茎 中向下钻蛀取食为害。 油菜收获前, 幼虫从茎中钻出, 落入土中, 在深约3.3厘米处筑土室化蛹, 蛹期20天左右, 后羽化为成虫。 成虫有假死性, 受惊扰时落地逃跑。 油菜收获后, 成虫于9~10月 还为害一段时间后越冬。 油菜茎象甲的主要为害期在春夏季, 春季油菜抽薹至结果期为 害重, 潮湿地块和早播油菜田受害重。 (4)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通过中耕、 灌水, 特别是早春灌溉, 有条件的 可保水1天, 将成虫溺死, 对减少越冬、 越夏虫口基数有一定的效 果。 油菜茎象甲成虫大多在地面5~15厘米耕层内越冬、 越夏, 可 在油菜播前, 每亩选用50%
辛硫磷乳油15~20毫升, 拌毒土30~ 35千克, 结合深耕耥耙施入, 既能有效地毒杀茎象甲成虫, 也能 兼治其他地下害虫。 收获后及时深翻整地, 可以杀死一部分越冬成 243油菜优质高产问答 虫, 减少来年虫源基数。 根据成虫的假死性, 可人工震落捕捉。 ② 化学防治 每年2~3月或9~10月成虫开始活动时, 可喷 洒2.5%
敌百虫粉或1.5%乐果粉剂, 每亩2~3千克。 必要时, 可选用90%晶体
敌百虫1000倍液, 或80%
敌敌畏乳 油1000倍液、 40%
毒死蜱乳油1000~1500 倍液、 40%乐果乳油 1200倍液、 25%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 40%
三唑磷乳油600~800 倍液、 4%
联苯菊酯乳油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喷雾一定要仔细, 最好是先喷粉, 间隙7~10天再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