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变“乌米”的原因?

2017-03-17 12:04 作者:李先生  

耕种帮解答:


黄如金色的玉米,变身“乌米”是因为玉米生长系统受到病菌的毒害,主要是因为发酵成熟的有机肥带来的病原体,而后一些列的反应之后成了病毒,一旦发病,没有办法只能立及预防,减少发生机率,预防的关键就是切断病原消灭病毒。


    预防方法


  (1)轮作。在上年发生“乌米”严重地块,力争轮作,种植玉米以外的其他作物,避免土壤中病菌的传病。


  (2)施用净肥。采用有机肥时,一定要腐熟,通过高温发酵杀死病菌孢子后再施用。


  (3)种子包衣或拌种。机械播种玉米时,要采用含有立克秀(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播前进行包衣处理,既可杀死病子上携带的病菌,播于土中后,又可形成药剂保护圈,预防土壤中病菌的侵害,预防发病。催芽坐水种时,要采用2%立克秀(戊唑醇)按种子重量的0.6%拌种后再播种,防病效果也很好,并对种子。也可以用12.5%速保利(烯唑醇),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防病效果也很好。应该指出的是用含有多菌灵、福美双的种衣剂对本病防效较差,不宜选用。


  (4)消灭病株,减少菌源。受该病为害的玉米苗,在6—7叶期,表现为矮化,茎基膨大,下粗上细,节间缩短,株形弯曲,叶片密集,叶色浓绿,有的重病株分蘖增多而簇生,可结合人工定苗或铲地,将显出上述症状的病苗拔出或铲掉,消灭病株。在玉米拨节后,病株症状更为明显,可人工查田,趁“乌米”尚未散粉前,割除病株,减少菌源。还可结合隔行去雄时,再割一遍病株,更利通风透光增产。


  (5)发病严重地块,不宜搞割后秸秆还田。下茬连种玉米,减少菌源,避免发病。

  
耕种帮种植咨询解答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平衡肥是什么及达到平横的要点? 下一篇:不食蔬菜部分怎样处理?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