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梨极易在贮藏过程中发生黑心病。 鸭梨黑心病是一种生理性 病害, 与入贮后快速降温导致的低温不适有关, 可分为两种类型 : 一种是前期黑心, 多发生在入库后30 ~ 50d内, 果心发生不同程 度的褐变, 果肉仍为白色, 果皮青绿或黄绿色, 前期黑心在冷库贮 藏时容易发生 ; 另一种是后期黑心, 在鸭梨贮藏到次年2 ~ 3月时88 发生, 果心变褐果皮色泽暗淡, 果肉组织松散。 防治措施可从采前 采后两方面着手。 ① 采前措施 在开花后的第2、 第4、 第6周, 采摘前的20d、 10d 各喷一次0.3% ~ 0.5%的硝酸钙, 能明显减少梨果贮藏期黑心病的发 生。 在采收鸭梨前2周, 喷施500mg/kg增甘磷, 并且采后及时冷藏, 可避免早期黑心病, 也可防鸭梨晚期衰老性黑心和黑皮。 另外, 采 前20d要停止灌水, 避免产生“水催梨”, 这种梨最不耐贮藏。 ② 采后措施 刚采摘不久的梨果体温还比较高, 经受不起骤 然降温, 要逐步均匀地阶梯式降温。 具体做法是 : 在梨入库前将 库温降到0℃, 待库温回升到4℃时开始入库, 持续送冷, 不使库 温超过15 ~ 16℃, 要求2d入满一栋库。 入满后每天降1℃, 降到 12℃后, 每5d降1℃。 降到8℃后, 每4d降1℃, 降到4℃ ; 再每 隔2d阵 1℃, 降到1℃即为终止温度, 并保持库温稳定在±0.5℃范 围内。 从12℃降到终止温度约需42d。 总之, 降温前期速度稍慢, 中、 后期适当加快, 有利于贮藏保鲜。 降温过程中, 应尽量减少温 度的波动, 而且要注意库房里的区域温差。 库温一般应以库体的 中、 前部为准。 要避免蒸发器附近的梨果因低温而发生冷害或冻 害。 贮藏温度绝对不能低于0℃, 因为库温长期低于0℃会造成梨 果黑心或红肉。 采用上述的逐步降温法, 可防早期黑心病, 贮藏8 个月好果率在80%以上。 冷库贮藏环境的相对湿度要求在90%。 贮藏前期的湿度控制尤 为重要。 湿度不够时, 可采用往地面洒清水或挂湿草帘的方法, 或 安装加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