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株叶鞘上生椭圆形病斑, 中部枯死, 呈灰白色至黄褐色, 边 缘较宽, 深褐色至紫褐色, 病斑汇合成云纹状斑块, 淡褐色与深褐 色交错相间, 整体花秆状。 病叶鞘枯死, 相连的叶片也变成灰绿色 或褐色而枯死。 茎秆上病斑轮廓与叶鞘相似, 浅褐色。 高湿时, 在 68病叶鞘内侧和病叶鞘表面形成稀疏的白色菌丝体和褐色的小菌核。 病株不能抽穗, 或虽能抽穗但穗小, 灌浆不饱满。 病秆腐烂软弱, 易折倒, 造成严重减产。 在多雨高湿条件下, 叶片上生成形状不规 则的褐色病斑, 有轮纹, 中部颜色较浅, 可汇合成大型斑块。 穗颈 上也产生形状不规则、 边缘不明显的褐色病斑。 田间病株残体上或散落在土壤内的菌核, 在适宜的条件下萌 发, 从茎基部侵入, 逐步向上扩展, 菌丝生长形成菌核, 菌核随 风、 雨水或浇水落在健株上, 传播发病。 纹枯病菌在土壤内能够继 续生长, 并形成菌核。 气温较常年高则发病早, 气温下降, 病害停 止扩展。 湿度对纹枯病影响最大, 在气候潮湿地区, 病菌侵入植株 后, 病斑会沿叶鞘连续向上扩展。 空气干燥时停止扩展, 若再次遇 到适宜湿度, 病害又会开始扩展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