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别要点 冬瓜定植后始见发病,发病初期晴天中午出现 暂时性萎蔫,初期还能恢复,后终因不能恢复而枯死,拔出根茎部 可见水浸状褐色病变,剖开病根茎腐烂部已变色,严重的仅留下丝 状输导组织,茎蔓内维管束一般不变褐,别于枯萎病。 (2)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瓜类腐皮镰孢菌。该菌 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尤其厚垣孢 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菌从根 中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 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连作地、低洼地、黏土地发 病重。 751(3)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选用耐寒和耐雨水品种。有条件的与十字花科、 百合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高畦栽培,认真平整土地,防 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间积水,苗期发病要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透气 性。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含 量高于2%,适量施用
化肥,防止土壤酸化。科学管理水分,防止 水分过多,过量,避免高湿条件出现,可减少发病。用40%拌种 双粉剂每平方米8克处理土壤。 ②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
多菌灵盐酸盐 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雾或浇灌。采果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