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是棉花植株结构组成元素。 主要构成叶绿素等, 对光合作用 有重要影响。 镁是很多酶的活化剂, 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呼吸起 重要作用。 镁能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施镁可提高棉籽的含油 量。 镁在植株体内移动性强, 再利用程度较高。 (1) 缺镁症状 缺镁时叶绿素合成受影响, 叶片出现失绿现 象, 开始时叶尖端和叶缘脉间色泽变淡, 由淡绿变黄再变紫, 叶脉 间呈 现 各 种 颜 色 的 斑 点, 严 重 时 边 缘 变 褐 坏 死, 干 枯 脱 落, 呈 “爪” 状或 “掌” 状, 棉桃和苞叶亦变为绿色, 棉株发育迟缓。 镁 在作物体内较易移动, 作物缺镁时首先下部老叶出现, 下部叶脱落 早, 开花受抑制, 产量减少。 (2) 缺镁原因 由于复种指数和作物产量的提高以及不含镁化 肥的大量施用, 土壤中镁的含量逐渐下降, 作物缺镁的症状日益增 多。 我国南方 (包括长江流域) 淋溶强烈的红壤、 红黄壤地区容易 缺镁。 (3) 施镁方法 常用镁肥种类有硫酸镁、 氯化镁、 钾镁肥、 硼 镁肥都是水溶性, 含有效镁较高。 钙镁
磷肥有部分有效镁。 含镁矿 石、 白云石等含碳酸镁, 微溶于水。 有机
肥料中也有镁, 有效镁含 量较低。 镁肥应优先用于缺镁严重的土壤。 酸性土、 沙土、 高度淋 溶和阳离子代换量低的土壤施镁肥后效果显著。 镁肥可作
基肥、 追 肥, 可作一次性
基肥, 也可基、 追结合施用, 基施可与
氮肥、 钾 肥、
磷肥及有机肥同时施用。 镁肥的用量应根据棉田土壤缺镁的程 度确定。 基施一般每亩用硫酸镁或氯化镁、 硼镁肥 5~10 千克。 基、 追结合施用,
基肥亩用量4~8千克。 追施用水溶性镁肥溶液 叶面喷施效果较好, 每亩每次用硫酸镁0.5~1千克, 对水50千 克, 于棉花苗期至现蕾前喷雾1~2次。 在缺 素 症 状 出 现 时, 及 时 追 施 或 喷 施 微 肥, 可 用 0.1% ~ 0.2%的硫酸镁溶液进行叶面喷雾, 连喷2次。 但镁肥过量时, 叶缘焦枯, 导致缺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