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节水灌溉是指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 减少渠道渗漏, 防止 地面蒸发和深层渗漏, 节约用水, 提高水的利用率。 (1) 渠道防渗灌溉 根据国内外资料, 未衬砌的渠道输水损失 达30%~50%, 高的达60%以上, 而衬砌的渠道输水损失一般仅 在20%以下。 对于小型渠道,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预制成型的或现 场浇筑的混凝土 U 形渠道。 塑膜衬砌具有广阔的前景, 其特点是 防渗效果好、 施工简易、 造价较低, 一般可使用16年以上。 国内 应用试验 表 明, 选 用 黑 色 的、 厚 0.15~0.2 毫 米 的 聚 乙 烯 薄 膜 较好。 (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据测验,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简 称管灌), 是农田灌溉中以管道取代明渠, 以低压管输水灌溉农田, 它能有效减少渠系的渗漏损失, 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 管道灌溉按 管道形式可分为移动式、 半移动式和固定式三种。 移动式管灌机灵 活, 一次性投资少, 但移管用工多, 管道易破损, 使用寿命短; 固 定式管道埋入地下易于保护, 使用寿命长, 但一次投资较大; 半移 动式灌溉是将主要管道埋入地下, 末级管道可在地面移动, 投资介 于移动式和固定式之间, 是目前较适宜发展的一种形式。 固定管一 般采用 PVC硬塑料管、 预制或现浇水泥管等经济实用耐久性较好 的管材。 移 动 管 道 一 般 采 用 塑 料 薄 膜 管、 涂 塑 管 等 轻 便 的 软 质 管材。 (3) 塑料软管灌溉 简称 “小白龙”。 即将塑料软管的一端衔 接在抽水机出水口, 将水引入塑料软管, 人为移动到农田灌溉。 因 为水量小, 渗墒浅, 常用于抗旱播种保苗。 (4) 喷灌与微灌 喷灌一般比地表自流灌溉省水。 滴灌、 渗 灌、 微喷灌、 涌灌和雾灌等微灌溉技术能准确地控制灌水量, 要求 的工作压力比较低, 灌水流量小, 每次灌水的时间比较长, 两次灌 水之间间隔短, 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 根区内土壤能一直保持在接 近于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湿度。 微灌的管道系统大多可以用来施化 肥、
农药、
除草剂等, 微灌设备投资较多, 目前国内在棉花上的应 用还处于试验阶段。 (5) 改进灌溉方法 改进田间灌溉方法, 也是节水的一项重要 措施。 当前, 行之有效的是改大水漫灌为畦灌、 沟灌; 改宽畦为窄 畦, 改长畦为短畦。 (6) 垄作沟灌 垄作是指地面高垄低畦相间排列的一种田间结 构配置方式。 高垄种植棉花, 低畦种植小麦。 垄高10~15 厘米, 畦宽根据麦棉两熟选择的配置方式而定。 由于麦、 棉共生期长达 40~50天, 进入共生期小麦处于生长季节的中后期, 需水量大, 一般需灌水2~3次, 而棉花处于生长的前期, 需水量少。 与不作 垄的平作相比, 垄作便于灌水, 灌水面积减少50%, 节水30%。 采取低畦灌水, “浇麦涸花”, 一水两用。 (7) 地膜 覆 盖 与 秸 秆 覆 盖 棉 田 地 膜 覆 盖 能 有 效 抑 制 土 壤 80%以上的蒸发面积, 从而增加了耕层土壤贮水量。 棉田地面覆盖 麦秸或稻草, 同样能减少地表水的无效蒸发和降雨的径流量, 其抑 制蒸发保墒效应可波及土体1米深处, 其中以抑制0~30厘米土体 水分消耗最为显著。 若棉田揭膜后随即覆盖秸秆, 两者结合施用, 则效果更好。 棉田
基肥施得较足、 棉苗长势较旺的, 中耕灭茬后即 可盖草。 未施底肥的, 施足当家肥后再行盖草, 时间以6月上旬至 7月上旬为宜。 盖草数量, 每亩盖干草200~250千克, 有条件盖 鲜草的地方, 每亩可适当增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