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苗立枯病, 俗称棉花黑根病、 烂根病、 腰折病。 主要为害棉苗, 常造成断垄, 重病年份大量死苗, 甚至毁种, 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 品质。 除侵染棉花外, 还侵染水稻、 小麦、 玉米、 花生、 芝麻等。 (1) 发病症状 棉苗立枯病不同时期发病症状见表7。 表7 棉苗立枯病不同时期发病症状 幼苗受害 种子萌动尚未出土前,引起烂种或烂芽,病种子多呈褐色软腐状, 挤压时流出黄褐色黏液。 侵染子叶及幼嫩真叶,形成不规则褐色坏 死斑,后干枯穿孔。 侵染幼茎基部初现黄褐色斑点(典型症状),迅速 扩展绕茎一周,产生凹陷内缩。 凹陷部因失水过多而呈缢缩状变细, 呈蜂腰状,病部一般长度在1厘米左右,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到 2~3厘米,最后变成黑褐色并腐烂,病斑部位比炭疽病的低,棉苗失 水较快,一般不倒伏。 死苗易从土中拔出,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稀疏白 色菌丝体,并有褐色的小菌核黏附其上 成株期受害 叶片产生褐色斑点,后脱落穿孔。 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能发病,茎 受害后,在茎基部形成黑褐色病斑,表皮破烂后,露出条条木质纤维, 严重的茎折断而死,茎发病部位有时形成瘤状肿起 (2) 发病规律 病原半知菌亚门真菌立枯丝核菌, 主要营寄生 生活, 也可腐生。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 冬, 较少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 但收花前遇低温多雨年份棉 铃染病时, 病菌侵入铃内, 造成种子带菌,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立 枯丝核菌可抵抗高温、 冷冻、 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 适应性很强, 一般能存活数年, 且耐酸碱, 在pH 值2.4~9.2范围内均可生长。 因此, 该菌的寄主范围极其广泛, 分布很广。 病菌借流水、 地下害 虫及农事操作传播。 播种过早, 气温偏低, 棉花萌发出苗慢, 病菌侵染时间长, 发 病重。 多年连作棉田发病重。 地势低洼、 排水不良和土质黏重的棉 田发病较重。 偏施
氮肥则病害较重。 (3) 防治方法 棉花立枯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坚持农业防 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原则。 一方面用人为的方法消毒杀 菌, 以减少病菌的数量; 另一方面采用各种农业措施, 造成有利于 棉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培育壮苗, 提高棉苗抗病性。 ① 合理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3年以上。 棉田经种2~3 年水稻后再种棉花, 苗期防病效果在50%以上。 ② 秋季深耕翻地 将病残体翻入土壤下层, 实行冬灌浇水。 北方一熟棉田, 秋季进行深耕可将棉田内的枯枝落叶等连同病菌和 害虫一起翻入土壤下层, 对防治苗病有一定的作用。 秋耕宜早, 冬 灌应争取在土壤封冻前完成, 冬灌比春灌病情指数减少10~17。 进行春灌的棉田, 也要尽量提早, 因为播前灌水会降低地温, 不利 于棉苗生长。 南方两熟棉田, 要在麦行中深翻冬灌, 播种前抓紧松 土除草清行。 冬翻两次、 播前翻一次的棉田, 苗期发病比没有翻耕 的棉田为轻。 ③ 合理施肥 精细整地, 增施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 提 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及 “5406” 菌肥。 ④ 适期早播 春棉花应在5厘米深处土温稳定在14℃时播种, 播深4~5厘米。 ⑤ 加强苗期管理 出苗显行后即开始中耕, 雨后及时中耕, 以降低土壤湿度, 提高地温; 棉苗已开始发病, 唯一的办法是贴近 250第四章 棉花主要病虫害全程监控技术 薄膜加深中耕, 使土壤通气、 散墒、 增温, 促使病苗尽快长出新 根, 棉苗长出3~4片真叶, 茎部逐渐木质化, 可抵抗病菌侵染; 已有死苗处喷灌0.1%的高锰酸钾溶液, 减少病菌传播; 注意早间 苗, 并及时拔除病菌, 降低传染。 及时治虫, 促进壮苗早发; 注意 不要过早揭去地膜晾墒, 否则夜间低温不利于缓解病情; 雨后注意 排水, 防止湿气滞留。 ⑥ 药剂浸种 每500千克棉籽用 “401” 药液或乙蒜素药液1 千克对清水200升, 播前浸泡24小时。 也可简化为用 “401” 药液 1千克, 对水100升, 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在500千克棉籽上, 然 后堆起用麻袋盖好, 闷种24~36小时。 ⑦ 药剂拌种 精选种子, 播前半月以上进行晒种。 用干棉籽 重量0.5%的苗病净 (一种用于果树、 蔬菜育苗防病的专用药肥。 它由尿 素 20% ~34%、 磷 酸 二 铵 25% ~40%、 硫 酸 钾 20% ~ 30%、
多菌灵15%~16%组成) 或种子重量0.5%的50%
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 种子重量0.6%的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种子 重量1%的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拌种, 或用种子重量0.5% 的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加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40%五 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加40%福美双 (或炭疽福美) 可湿性粉剂拌 种, 可兼治炭疽病和红腐病。 也可用20%甲基砷酸锌可湿性粉剂 250克与5千克细土或草木灰混合均匀, 然后与50 克棉籽拌匀, 现拌现播, 或以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000克与100千克棉 籽拌种。 用20%
氟吗啉可湿性粉剂、 1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或 15%霉灵水剂, 可用0.5千克的药剂与100千克棉籽拌种。 每千 克种子 中, 0.1%芸 薹 素 内 酯 0.5 毫 克 加 20%三 唑 酮 乳 油 1 克、 0.1%芸薹素内酯0.5毫克加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克的药液拌 棉种, 能明显提高
杀菌剂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还可用20%甲基砷酸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 液 作 棉 苗 灌 根, 或用30%多·福可湿性粉剂或50%稻瘟·福·甲霜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 灌 根 或 喷 雾, 5% 井 冈 霉 素 水 剂 500~1000 倍 液灌根。 ⑧ 种衣剂包衣 常用的种衣剂有福·多·甲等。 但不同种衣 251剂有不同的使用条件, 应根据本地的生产条件选用种衣剂。 如福· 多·甲适宜在土壤pH 值不大于8.5的棉田使用, 要求土壤5厘米 处温度大于15℃, 种子残酸率小于0.15%。 ⑨ 药液喷雾 出苗后, 如遇低温多雨天气, 有暴发苗病的可 能时, 可选用50%
甲基硫菌灵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福美甲胂可湿性粉 剂500~600倍液、 70%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5%溴 菌腈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等, 喷雾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2.5%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5 毫升
复硝酚钠对一桶水, 顺棉苗主茎喷雾, 使药液顺主茎滴入土 壤, 连喷2~3次为宜, 间隔10~15天, 对于防止棉苗立枯病有 特效。 ⑩ 药液涂刷 也可用2.5%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毫升+5毫 升
复硝酚钠或申嗪霉素15毫升+天达2116壮苗灵25毫升对0.5 千克水, 扒开棉棵周围的土使其露出病斑, 用毛刷涂刷, 连续2~ 3次为宜, 间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