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淹或受渍涝棉花, 都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只要棉株根系仍 有活力, 果枝的生命力不会丧失, 在排水后, 棉株有一定时间处于 生长极缓慢的相对休眠状态, 3~4天后, 逐渐恢复生长, 排水15 天后, 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果枝顶芽仍可重新长出新芽, 形成果 枝, 并能现蕾、 开花、 结铃, 只是开花结铃期推迟, 铃数减少, 短 暂受涝型棉株排水后出现轻度萎蔫, 遇高温天气萎蔫加重, 灾后棉 株一般恢复较快, 若能加强棉田施肥、 中耕、 整枝管理, 淹水发枯 的果枝40天后仍能恢复生长, 并开花、 结铃。 如果是过路水, 水 中含有一定氧气, 受淹棉株心叶在水面, 棉株一般不会致死。 因 此, 对受渍涝灾害后棉田的管理和补救措施要科学决策, 对于短暂 受涝型、 轻度受涝型、 重度受涝型棉田, 要树立抗灾信心, 及时抢 救, 加强管理, 力争大灾之年不减产或少减产。 对于严重受涝型棉 田, 不要急于毁种, 如果受涝时间较早, 应及早采取补救措施, 促 其尽早恢复生机, 争取早结和多结一些棉铃, 仍会取得一定的收 成。 对绝收受涝型棉田, 应果断地迅速改种其他接替作物。 棉田受 涝渍灾害后的具体补救和管理技术措施有以下要点。 (1) 抢排积水 棉田水淹后, 土壤理化性状会改变, 湿度过 大, 缺少空气, 会造成棉田窒息而死, 即便不死, 也容易感病, 不 利于根系下扎, 必须立即清理田间沟系, 抢时间排积水, 加深畦沟 和相应排水沟, 尽快降低地下水位, 降渍, 保证棉花正常生长, 也 能为伏旱时灌溉提供基础条件。 实践证明, 灾后及时排水的棉田要 比自然退水棉田增产皮棉30%左右。 (2) 扶苗洗苗 边退水边洗苗。 将棉叶、 茎秆上的淤泥清洗干 净, 使棉叶尽快恢复通气和光合作用功能。 如退水过快, 无水可洗 时, 可采用喷雾器淋洗。 灾后棉花根系受损, 容易出现倒伏, 在松 土前, 应及时扶正, 要轻扶、 巧扶、 顺行扶, 切忌硬扶, 以免伤根 折茎, 要顺着棉株倒伏的方向下田, 轻轻将棉株扶起理正, 不能用 力过猛, 更不能一次拉过头或用力猛踩。 并培土稳蔸, 使植株直立 生长, 改善田间环境, 减少蕾铃脱落。 (3) 松土壅根 积水排除后5~7天, 及时中耕2~3次, 破除 土壤表面板结层, 松土、 除草, 中耕松土宜浅锄保根, 以防伤根过 多, 影响恢复生长; 结合中耕为棉根培土, 以利散墒通气, 改善根 系生长环境, 促进根系恢复, 一般中耕培土3次, 由浅逐渐加深, 培土逐次加高到13厘米左右为宜, 提高抗倒伏能力。 (4) 及时补肥 明显受渍涝后, 棉田养分淋溶流失严重、 根系 受伤, 吸肥能力下降, 生育期明显推迟, 要及时采取 “水伤肥补” 措施, 即叶面喷肥与根外追肥双管齐下, 促进棉花尽快恢复生机。 棉田积水排除后, 趁雨隙 (8小时内不下雨) 施用喷施宝、 腐殖酸 液肥等
叶面肥, 或每亩用2%
尿素和0.2%~0.3%的
磷酸二氢钾液 50~75千克, 叶面喷施, 5~7天1次, 连喷2~3次, 根据受害程 度可酌情增减, 促进恢复生长。 生长调节剂可用棉花专用增长剂, 每亩用量为10克, 3000倍稀释后喷施为宜。 也可选用复硝钾, 但 要掌握好用量。 棉田排水后2~3天, 只要土壤不太湿烂, 就应及时追肥。 每 亩用
尿素10千克、
氯化钾10~15千克, 以增加棉花的有效果节、 多现蕾、 多开花、 多结铃。 抗虫棉和高品棉要适当增加
钾肥用量。 7月底8月初和8月中旬再施两次肥, 每亩分别用
尿素15千克和 3~5千克, 以增加结铃, 提高铃重。 8月下旬有早衰趋势的棉田, 23素加0.2%~0.3%
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 7天1次, 连 喷2~3次。 (5) 加强病虫防治 棉花受涝后, 生长发育受阻, 蕾铃脱落加 重, 如再遭受病虫为害, 产量损失将会更大。 雨涝后棉花枯萎病、 黄萎病、 炭疽病、 立枯病、 猝倒病等病害发生加重, 应抓住晴天及 早喷施1~2次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1∶2∶100 的
波尔多液, 以增强抗病能力。 长出新叶后, 棉花易遭蚜虫、 蓟 马、 盲蝽象、 蜗牛、 棉叶螨等为害。 可用73%炔螨特乳油2000倍 液、 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 对已现蕾的棉花要加 强第二、 第三代棉铃虫的防治。 (6) 推迟打顶 受淹棉花大部分蕾铃脱落严重, 生长高峰相对 推迟, 为了增加棉花顶部成铃, 增结秋桃, 打顶时间应比正常年推 迟4~6天, 以发挥棉花后期生长优势, 使单株果枝增加2~3盘、 单株成铃增加3~5个。 各地实践证明, 棉花受灾后打顶时间最迟 也不要迟于8月10日, 因为打顶过晚会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 移过迟, 营养生长过旺而造成蕾铃脱落增加, 铃重降低。 打顶时要 注意只摘心不带叶, 力争多留果枝。 并结合做好整枝、 去除叶枝和 抹赘芽的工作。 (7) 化控封顶 棉花受涝后, 生长发育受阻, 应适当减少化调 用量或推迟化调时间, 具体根据苗情而定。 一般重灾型棉田 (淹没 顶1天, 积水12天, 排水后落叶成光秆) 待长出1~2片新叶时喷 一次500倍核苷酸, 打顶后每亩用1.5~1.8克甲哌轻控。 中等 受灾田 (积水50厘米受涝渍10天, 主茎有5~6片叶, 大部分蕾 铃脱落) 先除去下部开花结铃枝, 再用500倍核苷酸或喷施宝喷一 次, 促进营养生长的恢复, 于打顶后每亩用2.5~2.8克甲哌控 一次。 轻灾田 (积水30厘米, 受淹3~4天) 灾后便恢复正常生 机, 每亩先用2克甲哌控一次, 打顶后再用2.5~3克甲哌重 控一次。 (8) 抢摘黄铃 棉花受渍涝后烂铃增加, 应及时抢墒黄铃、 烂 铃, 并及时晾晒, 剥去铃壳, 防止霉烂。 要抢摘外观变黄枯焦、 铃 壳发黄、 油点明显或铃尖刚开裂见缝的开口黄铃, 切不可采摘尚未成熟的青铃。 要求隔天采摘一次。 如遇阴雨天气, 可用
乙烯利催 熟, 方法是每50千克黄铃用40%
乙烯利水剂200毫升对水2.5千 克喷洒后堆闷4~5小时, 然后摊开晾干, 等棉铃开裂吐絮后采收。 黄淮棉区由于受涝灾棉田棉花生育期和打顶时间推迟, 且成铃 主要是上部早秋桃和晚秋桃为主, 故应在10月5日前后, 喷洒催 熟剂
乙烯利, 一般每亩用40%
乙烯利水剂200毫升, 以促进棉铃 早熟, 增加霜前花率和产量。 (9) 因灾改种 涝灾后, 针对部分棉田棉株死亡和严重缺株的 情况, 为了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资源, 弥补灾害损失, 必须抢时间 在有效生长季节内改种、 补种早秋作物或蔬菜。 对于必须毁种的棉 田, 7月20日前, 南方可改种特早熟水稻品种; 北方可改种特早 熟玉米、 甘薯、 荞麦、 绿豆、 土豆、 大白菜等。 7月20日后, 南、 北方都可改种绿豆、 秋甘薯、 荞麦、 白菜、 菠菜等早熟作物, 仍能 取得一定的收成。 对于缺株棉田应以保棉为主, 可根据不同缺苗程 度, 插种、 间套种绿豆、 蔬菜等作物, 以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