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种皮坚厚, 一般在种皮表面附有短绒, 导热性很差, 在低 温干燥条件下贮藏, 寿命可达10年以上, 在农作物种子中属于长 命的类型。 但如果水分和温度较高, 也很容易变质, 生活力在几个 月内会完全丧失。 (1) 种粒结构与成分 成熟的棉籽, 可分为种壳 (包括内种皮 和外种皮)、 胚乳遗迹 (包在胚外的白色薄膜) 和胚 (胚根、 胚茎、 胚芽和子叶) 三部分。 种皮结构致密而坚硬, 外有蜡质层可防外界 温、 湿度的影响。 种皮内约含有7.6%的鞣酸物质, 具有一定的抗 菌作用。 种壳外面又有由外种皮的表皮部分细胞分化而成的短绒。 棉籽的子叶是折叠在种子内的两个肾形的黄色薄片, 占体积最大, 上面有许多腺体能分泌棉酚。 腺体越多, 棉籽含棉酚量越高。 种子 中腺体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新鲜的一般呈浅红 色, 陈年的种子则由于酚的氧化, 腺体一般变为暗褐色。 因此根据 胚中腺体的色泽, 可以辨别种子的新陈程度。 同时腺体在棉花抵抗 病虫害侵染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一般将棉籽表面着生的单细胞纤维称为棉绒。 轧花之后仍留在 棉籽上的部分棉绒称为短绒, 占种子重量的5.5%左右。 它容易吸 湿, 晒干后必须密闭贮藏。 在潮湿条件下, 短绒不但吸湿而且易滋 生真菌, 当相对湿度在84%~90%时, 霉菌生长很快, 放出大量 热量, 积累在棉籽堆内不能散发引起发热。 短绒的导热性也较差, 具有相当好的保温能力, 不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如果棉籽堆内温 318第五章 棉花贮藏技术 度较低时, 则 能 延 长 低 温 时 间, 相 反 堆 内 的 热 量 也 不 易 向 外 散 发。 干燥的棉 籽 很 容 易 燃 烧, 因 此 在 贮 藏 期 间 要 特 别 注 意 防 火 工作。 (2) 种子成熟度与水分 棉籽的耐藏性和成熟度有密切的关 系。 成熟后的棉籽种皮结构致密而坚硬, 外有蜡质层保护, 耐藏性 较好。 未成熟种子种皮疏松皱缩, 抵御外界温、 湿度的能力较差, 寿命也较短。 一般从霜前花轧出的棉籽, 其内容物充实饱满, 种壳 坚硬, 比较耐贮藏; 而从霜后花轧出的棉籽, 种皮柔软, 内容物松 瘪, 在相同条件下, 水分比霜前采收的棉籽为高, 生理活性也较 强, 因此耐藏性较差。 由于在同一株上棉花从开花到种子完全成熟, 延续时间可长达 2~3个月, 甚至同一棉铃中因授粉和营养条件的不同, 种子的饱 满度也有差别。 所以在棉籽入库前, 要进行一次检验, 其安全标准 为: 水分<11%~12%, 杂质<0.5%, 发芽率≥90%, 无霉烂粒, 无病虫粒, 无破损粒。 此外, 霜前花籽与霜后花籽不可混在一起, 后者通常不作留种用。 棉籽成熟收获时, 正值北方地区的秋雨季节, 往往不能及时干 燥。 这种成熟度和水分不同的棉籽, 往往引发贮藏中种子发芽率和 脂肪酸的变化。 (3) 其他特性 棉籽的脂肪含量较高, 约在20%。 其中不饱 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 易受高温、 高湿的影响使脂肪酸败, 特别是 霜后花中轧出的种子, 更易酸败而丧失生活力。 棉籽入库后的主要害虫是棉红铃虫, 幼虫由田间带入, 可在仓 内蛀食棉籽, 为害较重。 幼虫在仓内越冬, 到翌年春暖后羽化为成 虫飞回田间。 因此, 在棉籽入库前后做好防虫灭虫工作是十分重 要的。 棉籽的不孕粒比例较高, 据统计, 中棉约占10%, 陆地棉约 占18%。 棉籽经过轧花后机械损伤也比较多, 一般占15%~29%, 特别是经过轧短绒处理后的种子, 机械损伤率有时可高达30%~ 40%, 上述这些种子本身生理活性较强, 又易受贮藏环境中各种因 素的影响, 不耐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