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的选择性是指
除草剂对作物和要防除的杂草之间的毒性 差异。 有时
除草剂本身没有这种毒性差异的属性, 可以通过生态学 手段或人为操作达到选择性的目的。 作物和杂草均属高等植物, 亲 缘关系十分相近, 这就要求
除草剂具备高度的选择性能, 否则无法 在农田安全使用。 (1) 形态选择性是指植物的形态, 如叶片的形状、 直立程度、 表面结构、 生长点的位置等直接影响药液的附着量和吸收量, 因此 形成
除草剂的形态选择性。 (2) 生理选择性多为植物茎、 叶或根系对
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 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例如: 黄瓜易于从根部吸收氨二氯苯酸, 因 此很易遭受毒害。 而有些南瓜品种很难从根部吸收氨二氯苯酸, 因 而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 (3) 生物化学选择性多为植物体自身的生物化学特性差异产生 的选择性。 例如: 2甲4氯丁酸和2,4-滴丁酸
除草剂本身对植物并 无毒害作用, 但在植物体内如能进行β氧化反应, 就会生成对植物 有毒的2甲4氯和2,4-滴。 大豆、 芹菜、 苜蓿等植物不能将两种除 草剂分别转化为2甲4氯或2,4-滴, 因而2甲4氯丁酸和2,4-滴丁 酸对大豆、 芹菜、 苜蓿等不产生毒害作用, 而有些杂草, 如荨麻、 藜与蓟等则容易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