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
杀菌剂后, 对作物的效果表现为保护作用、 治疗作用和铲 除作用。 保护作用是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施药, 保护作物免受病菌侵染 为害。 许多
杀菌剂如石硫合剂、
波尔多液、
代森锰锌、
百菌清、 五 氯硝基苯等, 是以这种方式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目的。 具有保护作 用的
杀菌剂, 要求能在作物表面上形成有效的覆盖度, 并有较强的 粘着力和较长的持效期。 治疗作用是在 病 菌 已 经 侵 染 作 物 或 发 病 后 施 药, 抑 制 病 菌 生长或致病过程, 使作 物 病 害 停 止 发 展 或 使 病 株 恢 复 健 康。 这 类
杀菌剂应具有良好 的 渗 透 性 或 内 吸 性, 使 药 剂 施 用 后 能 很 快渗入植物体内发挥其 防 病、 治 疗 作 用。 许 多 内 吸 性 杀 菌 剂 属 于 此类。 铲除作用是病菌已在作物的某部位 (如种子表面) 或作物生存 的环境中 (如土壤中), 施药将病菌杀死, 保护作物不受病菌侵染。 此类
杀菌剂多有强渗透性, 杀菌力强, 但持效期短, 有的易产生药 害, 故很少直接施用于植物体。 具有治疗作用和铲除作用的
杀菌剂, 要求施用后能较快地发挥 作用, 迅速控制病害的发展, 并不要求有较长的持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