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能杀虫, 首要条件是通过某种方式进入虫体, 然后才能 发挥毒杀作用。
杀虫剂对害虫的胃毒、 触杀和熏蒸作用就是药剂进 入虫体的三种方式。 (1) 胃毒作用 就是药剂通过害虫的口器 (嘴) 和消化道系 统进入虫体使害虫中毒死亡。 具有这种作用的药剂叫做胃毒剂。 当胃毒
杀虫剂施到作物的叶、 茎和果实上, 或是制成害虫喜吃的 毒饵、 毒谷撒施在作物地里, 害虫啃食带药的叶、 茎、 果实、 毒 饵、 毒谷 时, 就 把 药 剂 也 吃 进 肚 里, 经 肠 胃 吸 收 而 引 起 中 毒 死亡。 (2) 触杀作用 就是害虫接触到药剂时, 药剂通过虫体的表皮 渗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具有这种作用的药剂叫做触杀剂。 当 把触杀剂喷布到虫体表面, 或害虫在沾有药剂作物体上或其他物体 表面上爬行, 接触到药剂, 药剂就能从害虫的表皮、 足、 触角 (生 在虫头部的感觉器官) 或者通过气门 (生在虫体两侧, 是害虫的呼 吸器官, 相当于人的鼻子) 等部位而进入到虫体内, 使害虫中毒死 亡。 有些触杀剂能腐蚀害虫体壁, 使体液外流; 或者堵塞气门, 使 害虫窒息而死。 (3) 熏蒸作用 就是某些药剂在一般气温下即能挥发成有毒的 气体, 或是经过一定化学作用而产生有毒的气体, 然后经由害虫的 呼吸系统如气孔 (气门) 进入虫体内, 使害虫中毒死亡。 目前大量应用的
杀虫剂品种, 无论是有机磷类、 氨基甲酸酯 类、 菊酯类大都以触杀作用为主, 兼有胃毒作用, 少数品种具有熏 蒸作用 (如
敌敌畏)。 以胃毒作用为主的
杀虫剂, 如
敌百虫、 除虫脲等, 适用于防治 咀嚼式口器 (即啃食作物的) 的害虫, 如蝗虫、 黏虫、 地老虎、 蝼 蛄等。 以触杀作用为主的
杀虫剂, 如甲基对硫磷、 氰戊菊酯、 氯氰菊 酯等, 适用于防治各种口器的害虫, 对于体表具有较厚蜡质层保护 的害虫如介壳虫常常效果不佳。 以熏蒸作用为主的
杀虫剂, 如
敌敌畏, 可防治在密闭条件下的 害虫, 以及藏在隐蔽处为害的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