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害虫、 病菌和杂草的防除效果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常常 受天气的影响。 在刮大风、 下雨、 高温、 高湿等气候条件下施用
农药会影响
农药的残效期, 降低药效, 增加对环境的污染或增加产生 药害的机会。 (1) 在刮大风的天气里施药, 治虫、 防病和除草的效果一般都 比较差, 其原因是: ① 刮 大 风 易 使 药 剂 吹 走 散 失, 尤 以 粉 剂 为 甚; 大风还能增加药剂的挥发, 施药也不能达到均匀。 ②刮大风 时, 农作物植株枝叶受风的影响相互振动和摩擦, 又造成药剂的 损失。 ③被大风刮走的药剂污染周边的大气环境。 ④风大时药剂 容易飘落到施药操作人员身上, 增加了中毒机会, 对施药人员很 不安全。 (2) 下雨时不宜施药是因为: ①雨水可以直接冲刷掉已喷施在 作物表面的药剂, 造成药剂流失, 影响药效。 ②随雨水流失的药剂 会污染河流、 水域, 导致水生动物中毒。 (3) 高温下不宜施药是因为: ①高温施药加速了
农药有效成分 的分解, 促进有效成分的挥发, 影响药效。 ②一般在气温高的天气 里, 紫外线也很强, 强紫外线可加速
农药有效成分的分解。 ③高温 下药剂的化学活性比较强,
农药的毒性也比较大, 而农作物在炎热 天气里的新陈代谢作用比较旺盛, 叶片上的气孔开放多而大, 药剂 喷施上去很容易进入作物植株体内, 较容易引发药害。 (4) 湿度高的情况下不宜施药的原因是高湿条件下药剂容易发 生化学分解, 使药剂失效或发生药害。 另外, 湿度往往和温度是关 联的, 许多
农药在高湿下分解的作用可以被高温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