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立枯病 (彩图5), 又名豇豆基腐病, 属苗期病害, 主要为 害幼苗, 引起幼苗成片枯死。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 丝核菌属的立枯 丝核菌侵染引起。 床土和土壤湿度过大, 容易发病。 育苗或播种前遇 寒潮、 阴雨, 或覆土过厚均不利出苗, 浇水过多过勤、 低洼地、 积水 地、 通风透光不良、 幼苗瘦弱或徒长发病重。 (1) 识别要点 引起苗前烂种和刚出土的幼苗染病, 以幼苗中 后期发生比较多。 未出土前为害种子、 种芽和子叶, 致病部变褐腐 烂。 子叶染病, 在子叶上产生近椭圆形红褐色病斑, 后病部下陷, 幼 苗茎基部和根部, 产生暗褐色或红褐色椭圆形至长条状病斑, 早期发 病, 白天萎蔫, 晚上和清晨又可恢复正常。 当病斑继续扩展至整个幼 茎基部时, 病斑凹陷, 绕茎一周, 幼茎逐渐收缩或龟裂, 地上部的茎 叶最后萎蔫不能再恢复, 造成植株死亡。 (2)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与非本科蔬菜轮作2~3年。 选择地势较高、 地下 水位低、 排水良好、 土质比较肥沃疏松的地培育壮苗。 选用抗病的优 良种子。 营养土中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 增施磷
钾肥。 施用石灰调节 土壤酸碱度, 使苗床呈微碱性, 每亩施生石灰50~100千克。 控制苗 床浇水量, 防止大水浸灌, 雨后及时排水, 加强苗床管理, 及时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