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菜用大豆立枯病 (彩图67) 立枯病为土传病害, 低温、 多湿、 光照不足、 幼苗抗性差时, 易染该病, 播种过密、 过深或反季 节栽培, 易诱发此病。 主要为害幼苗或幼株, 病斑多生于主根靠近地 面的茎基部, 为红褐色, 略凹陷, 皮层开裂似溃疡状。 受害严重时, 茎基部缢缩变褐, 导致幼苗折倒枯死。 幼株受害后表现出植株变黄, 生长不良, 株体矮小等。 防治方法: 避免低洼地种植, 降低土壤湿度。 种子用58%甲霜 灵·锰锌或 72%霜脲氰 · 锰锌 可 湿 性 粉 剂, 用 药 量 为 种 子 重 量 的 0.3%~0.4%拌种。 发病初期, 可选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 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2) 菜用大豆灰斑病 (彩图68) 主要为害叶片, 也可侵害茎、 豆荚及籽粒。 幼苗受害, 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 适温多雨 时, 病害扩展迅速, 造成病苗枯死。 叶片染病, 初现褪绿小圆斑, 后 逐渐形成中央灰色至灰褐色、 四周红褐色的蛙眼斑, 直径为2~5毫 米; 湿度大时, 叶片背面病斑中央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 发病重时, 病斑布满整张叶片, 致使病叶干枯。 茎部染病, 产生椭圆形病斑, 病 斑中央褐色, 边缘红褐色, 密布微小黑点。 豆荚染病, 病斑圆形或椭 圆形, 中央灰色, 边缘红褐色。 籽粒染病, 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 中 央灰白色, 边缘暗褐色, 病斑上的霉层不明显。 防治方法: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 可选用50%
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600倍液, 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8%波·锰 锌可湿性粉 剂 500 倍 液、 70% 甲 基 硫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1000 倍 液、 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 每隔5~7天喷一次, 连续 防治2~3次。 (3) 菜用大豆霜霉病 (彩图69) 大豆霜霉病最适感病期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