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抽薹性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遗传性, 有完全抽薹、 不完全抽 薹及不抽薹品种之分。 但有的原来是完全抽薹的品种, 却出现大量不 抽薹或不完全抽薹的植株, 这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栽培措施不当造 成的。 贮藏期间已解除休眠的蒜瓣, 或播种后的萌芽期和幼苗期, 在 0~10℃低温下经30~40天以后就可以分化花芽和鳞芽, 然后在高温 和长日照条件下便可发育成正常抽薹和分瓣的蒜头。 如果秋播或春播时间播种晚了, 幼苗感受低温的时间不足, 就遇 到高温和长日照条件, 花芽和鳞芽不能正常分化, 就会产生不抽薹或 不完全抽薹的植株。 而且也影响鳞芽发育, 蒜头变小, 蒜瓣数减少, 瓣重减轻。 秋播地区将低温反应敏感型品种或低温反应中间型品种放 在春季播种时, 便会出现这种情况。 秋播或春播时间过晚, 低温感应不足, 植株瘦弱, 营养生长不良 时, 不分化花芽。 或种瓣太小, 土壤贫瘠、 肥水太少、 过分密植、 植 株徒长、 叶数又少, 导致植株营养物质严重不足, 也影响鳞芽发育。 以上两种情况下都会产生大的种瓣而形成不抽薹的分瓣蒜, 小的种瓣 则形成不抽薹的独瓣蒜。 病毒病、 叶枯病危害也会发生抽薹不良的 现象。 防止措施: 应选择适宜品种, 适期播种。 发生病害及时清除被害 叶和花梗, 并 用 菌 毒 清 防 治 病 毒 病, 用 异 菌 脲 或 氢 氧 化 铜 防 治 叶 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