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褐纹病病原菌形态特征
茄子褐纹病菌为茄褐纹拟茎点霉菌,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拟茎点霉属。病部产生的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孢子器单独着生于子座上,球形或扁球形,具孔口。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另一种为丝状或钩状。叶片上的分生孢子器内以椭圆形分生孢子占多数,而丝状分生孢子则较少见,有时则多长在茎和果实上的分生孢子器内丝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有性世代仅出现在茎秆或果实的老病斑上,田伺一般很少见到。子囊壳常2~3个聚生在一起,球形或卵形,具不整形的喙部。子囊倒棍棒形。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透明,长椭圆形或钝纺锤形,隔膜处稍有溢缩。
茄子褐纹病主要症状
茄子褐纹病属真菌性病害,是一种仅为害茄子的重要病害。此病常和早疫病伴生,从幼苗期到成株均能发生为害。幼苗受害,在幼茎与土表接触处,形成近菱形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变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并收缩,扩展后环切幼茎基部而导致猝倒。这时仔细观察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定植到成株时,病斑扩大后造成茎部上粗下细,呈棒状,遇风易折断倒伏,病部也生有黑色小粒点。有时幼苗叶片也会产生不规则的苍白色水浸状病斑和黑色小粒点。
茄子成株受害,叶片、茎秆、果实均可发病。叶片由下而上发病,初期为苍白色水浸状小斑点,渐变褐色近圆形,后扩大成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间灰色或灰白色,上面轮生许多小黑点,以后连成一片。叶片的病斑脆薄,干燥时裂开,阴雨天脱落或穿孔。茎杆发病以茎基部较多,初期为褐色水浸状纺锤形病斑;后扩大为边缘暗褐色、中间灰色凹陷的干腐状溃疡斑,上生隆起的许多黑色小粒点。病斑绕茎一周折断枯死。果实因晶种不同而症状不同,一般呈黄褐色或浅褐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病斑,扩展后为深褐色,有同心轮纹,雨天轮纹处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病果腐烂后掉落或悬挂在枝干上成为干僵果。
茄子褐纹病防治用药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量式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大生)可湿性粉剂。
茄子褐纹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苗床消毒:每平方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8克,或T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克拌细土15千克,用1/3药土铺底,播种后将剩余药土覆在种子上。
3、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建立无病留种田,从无病株上采种。带菌或可能带菌的种子应进行种子消毒。可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处理。先将种子在清水中预浸3~4小时,然后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移入冷水中降温,晾干备用;药剂处理,可选用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30分钟,清水洗净药液后晾干播种;或用1份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加1份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再加3份泥粉制成混粉,按种子重量的0.1%拌种。
4、加强栽培管理:棚室应加宽栽培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高畦栽培;增施磷钾
肥料,以利提高抗病性,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茄子的大棚或阳畦,采用电热线育苗,培育壮苗,施足基肥,促进早长早发,使大棚茄子的采收盛期提前在病害流行期之前。及时摘除病叶、病枝和病果,应深埋或烧毁。茄子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第2年初浸染菌量。严重发生地块要注意与其他作物实行2~3年轮作。
5、药剂防治:苗期发病,在苗床茎基部周围撒施草木灰,可减轻危害。也可喷施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结果期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百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耕种帮提醒雨季来临前及时喷药预防。喷药前及时将病株上的病叶、病果等及时摘除干净,加强通风,喷药后棚内要及时通风2~3小时,减少棚内湿度。并视晴天喷药;用药时可根据病势发展情况,适当提高施药浓度,但最高不宜超过4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