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倒病病原菌形态特征
蔬菜苗期猝倒病致病菌主要为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无性阶段菌丝无色,无隔膜,富含原生质粒状体。菌丝顶端或中间形成孢子囊,孢子囊不规则圆筒形或做指状分支,呈姜瓣状,外部光滑,无色。成熟时孢子囊上生出一个排孢管,管顶端膨大形成球形泡囊,泡囊内形成若干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肾形,中间凹陷处侧生两根鞭毛,游动30分钟后即行休止、鞭毛消失,孢子变为球形的静止孢子,以后萌发出芽管,再侵人寄主。有性阶段藏卵器在菌丝中间或顶端形成,球形,每个藏卵器内形成一枚卵孢子,卵孢子球形、光滑。
猝倒病主要症状
蔬菜苗期猝倒病属真菌性病害,是茄科、葫芦科作物苗期的主要病害。俗称烂脚瘟、捏头颈、烂秧。幼苗期发病,幼苗基部茎呈水渍状,接着病基部即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猝倒。在子叶尚未凋萎,根芽仍较新鲜之前幼苗接近地面部则猝倒。本病发展非常迅速,有时幼苗未出土,胚芽和子叶已腐烂,故称烂秧。当苗床内发现病状时,不及时防治,3~5天内即可为害整个苗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寄主残体基部和苗床内土层,均会长出一层灰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体。病原菌卵孢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浸染。
蔬菜苗期猝倒病防治方法
蔬菜苗期猝倒病菌主要是土壤带菌,因此土壤消毒是主要手段,及时对苗床床土进行处理。应以栽培管理为主、药剂保护为辅。
1、加强栽培管理:
A.严格选择营养土,精心备好苗床苗床应设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做苗床时要选择无病土,如塘(河)泥经冬化的土壤,或者新鲜的其他作物的菜园土。
B.加强苗床管理:播前苗床灌足底水。播种后或刚分苗的苗床内温度应控制在20℃~30℃;地温保持在16℃以上。做好苗床保温,防止冷风吹入,注意通风换气。实行小水勤浇,防止苗房床湿度过大。阴天要适时适量放风排湿,严防幼苗徒长染病。一旦发病应及时把病苗和邻近病土清除并尽快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
2、实施化学防治:
A.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10克或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克和50%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克,与细干土20~30千克充分掺匀后取1/3撒在畦面,余下的2/3播后覆土。保持床面湿润,以免产生药害。也可用福尔马林30毫升对水60~100倍喷洒,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床土表面盖严,闭封4天后,除去覆盖物,耙松放风2周以上进行播种。
B.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5℃温水浸泡10~15分钟,并经催芽后播种,也可用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多~福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3%~0.4%。
C.发病初期药剂防治:40%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硫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7~10天喷1次,喷洒2~3次。应注意喷洒幼苗嫩茎和发病中心附近病土。严重病区可用上述药剂对水50~60倍,拌适量细土或细沙在苗床内均匀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