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象甲形态特征
稻象甲又称水稻象鼻虫、稻根象甲,鞘翅目,象甲科。成虫体长5毫米,暗褐色,体表密布灰褐色鳞片。
头部伸长如象鼻,触堯黑褐色,末端膨大,着生在近端部的象鼻嘴上,两翅鞘上各有10条纵沟,下方各有一长形小白斑。卵椭圆形,长0.6~0.9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半透明而有光泽。幼虫长9毫米、蛆形,稍向腹面弯曲。体肥壮多皱纹,头部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很像一粒白米饭。蛹长约5毫米,初乳白色,后变灰色,腹面多细皱纹。
稻象甲为害症状
稻象甲成虫以管状喙咬食秧苗茎叶,被害心叶抽出后,轻的呈现一横排小孔,重的秧叶折断,漂浮水面。幼虫食害稻株幼嫩须根,致叶尖发黄,生长不良。严重时不能抽穗,或造成秕谷,甚至成片枯死。
稻象甲适用药剂
醚菊酯、氟虫腈、呋喃丹。
稻象甲防治方法与用药特点
1、农业防治提倡免少耕与深耕轮换,以降低越冬虫源基数。铲除田边、沟边杂草,清除越冬成虫。用糖醋稻草把诱捕成虫。
2、化学防治水稻秧田播种前后、本田移栽前后,0.3%氟虫腈颗粒剂(锐劲特)每亩1300~1800克,拌土撒施。施药时稻田应持水3~5厘米,施药力求均匀,以保证药效。10%醚菊酯悬浮剂每亩80~100克对水喷雾。3%克百威颗粒剂每亩2000~3000克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