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9 10:15 作者:李先生
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途径。病原菌以菌丝在贮藏块茎或废弃块茎内越冬,播种后随幼芽生长侵入茎叶,然后形成孢子,通过空气或流水传播侵染。当遇到空气湿度连续在75%以上,气温在10%以上的条件时,叶片上就出现病状,形成中心病株,叶片上产生的白霜随风、雨、雾、露和气流向周围植株上扩展。有一部分落在地上,进入土中,侵染正在生长的块茎。这样循环往复,不断传播。科学家发现,晚疫病还能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可以在土壤中的残体里存活,形成侵染源。有时虽然发生了中心病株,由于天气干旱,空气干燥,湿度低于75%或不能连续超过75%,便不能形成流行条件,被侵染的叶片枯干后病菌死亡,因而就不会大面积流行。
传播途径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主要是土壤传播和接触传播。
该病害主要是通过土壤传播和水分传播。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是通过土壤传播和水分传播。
马铃薯晚疫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土壤,植株,雨水,气流等。
晚疫病主要靠气流和雨水等传播。
主要是接触传播,土壤传播。
马铃薯晚疫病的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马铃薯晚疫病传播途径。1、种薯传播,一定是下部叶片先表现出症状,是中心病株。使用携带病菌的种薯播种后,绝大部分不会发育,部分发育的也是芽苗瘦弱,但是却有部分发育和正常种薯发育是一样的,苗期看不出来,生长中后期表现症状,成为晚疫病的初侵染源;2、残体传播,一般上部叶片先感病。主要是上一茬马铃薯残体没有掩埋,携带晚疫病的残体成为下一年晚疫病发生的一个源头,如果上年晚疫病较重的话,残体一定做掩埋烧毁处理。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