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7-02-18 15:10 作者:李先生
病菌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伤口或表皮侵入,引起发病,病菌可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结果盛期发病严重。在气温20~25℃,相对湿度80%以上或阴雨天气,病害易流行。重茬地、低洼地、瘠薄地、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地块发病较重。
早疫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接关系。一、品种因素。抗病性有相当差异。二、气候因素。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湿度80%以上,温度20~25°C最易发病。田间发病前5天均温为21C,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超过2天,早疫病即可发生。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易发病。三、栽培因素。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结果过多,植株生长衰弱等,都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春季保护地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叶面有水膜,利于病害发生。四、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