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的施肥要根据气候条件、土壤有效养分测试结果和植株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长情况,采取合理的配方与施肥技术。
红薯根系发达,生育期长,需肥量大,施足
基肥是红薯优质高产最有效的施肥措施。
基肥应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
肥料为主,
化肥为辅。山东农民有“地瓜喜施隔年肥”的经验,江苏农民有“陈粪长地瓜”的农谚。有机
肥料具有肥效稳、肥效长的特点,可促进红薯群体早发快长,中期不徒长,后期不早衰。砂土地通透性好,昼夜温差大,保水保肥能力差,宜用半腐熟的有机肥作
基肥;黏土地宜施腐熟的有机
肥料。
化肥中部分
氮肥和全部磷、
钾肥可作
基肥同时施入。
基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80%。每公顷产红薯60吨以上的地块,一般基施有机肥75~112.5吨;每公顷产红薯37.5~60吨的地块,一般基施有机肥45~60吨,并配合施入过磷酸钙225~375千克、草木灰1500~2250千克,硫酸铵105~150千克,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配施750~150千克
茶子饼、棉子饼、豆饼或菜子饼等。
红薯施肥方法,采用集中深施与粗细肥分层施用相结合的方法。
基肥的半数以上在深耕时施入底层,其余
基肥可在起垄时集中施在垄底或在栽插时进行穴施。穴施在
肥料不足的情况下,更能发挥
肥料的作用。分层施肥也可粗肥打底,精肥穴施,这是深施与浅施结合、迟效与速效结合,迟效的深施、速效的浅施,能满足红薯前、中、后期的养分需求,对前期早发、后期不脱肥早衰有良好作用。
基肥中的速效氮、速效
钾肥料,应集中穴施在上层,以便薯苗成活后即能吸收。
2、追肥
应根据红薯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长势和需求,确定追肥时期、种类、数量和方法。一般地力偏低或
基肥不足的地块,应早追施,以速效肥为主,北方地区的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0%~30%。
①提苗肥:提苗肥是补
基肥不足及其肥效迟缓的缺陷,可促进红薯缓苗速长。提苗肥应偏追偏施,弱苗小苗应早追重追。北方春薯在栽植后7~15天内结合查苗补苗进行,在苗侧下方7~10厘米处开小穴施入,施后随即浇水盖土,每公顷施标准
氮肥75~150千克,也可用1%
尿素水灌根;注意小株多施,大株少施,干旱条件下不要追肥。
②壮株结薯肥:指红薯生长前期为促进地上部快速生长,早形成繁茂而健壮的茎叶,提高光合生产效率,以达到壮株催薯、快长稳长为目的而施用的
肥料。追肥时间,雨水适宜的地块在栽后30~40天,干旱条件下应在移栽后的10~30天追施为好。追肥以
氮肥为主,配施适量磷、
钾肥,施肥量因种植红薯的地块肥力、苗势而异,壮苗少、弱苗多。通常长势差的地块,每公顷追硫酸铵112.5~150千克或
尿素52.5~67.5千克或硝酸铵67.5~90千克,配施
硫酸钾150千克或草木灰1500千克;长势较好的,
氮肥用量可减少一半。如上次提苗或团棵肥施氮量较大,壮株催薯肥就应以磷、钾为主、
氮肥为辅或者氮、钾并重,分别攻壮秧和催薯。肥力高而
基肥用量大的高产田可以不追肥或单追
钾肥。结薯开始是调解肥、水、气三个环境因素最合适的时机,结合灌水追肥,施后及时中耕。
③催薯肥:指在红薯栽后地上部茎蔓下垄,薯块已基本成型,在垄侧,用犁破开1/3,随即施肥,并及时复垄。破垄施肥改善了土壤的通气状况,有利于薯块膨大。催薯肥以
钾肥为主,配施少量
磷肥。追施
钾肥,一是增加叶片中含钾量,加粗茎和叶柄,使之保持幼嫩状态;二是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转;三是茎叶和薯块中的钾氮比值高,促进薯块膨大。催薯肥每公顷施
硫酸钾150~225千克或草木灰1500~2250千克。结合浇水,以水冲肥,肥效快而稳。草木灰以单独施用为好。
④裂缝肥:在红薯生长后期,地上茎叶生长势转缓,功能衰退,而地下部薯块迅速膨大,为促进薯块速长,延长茎叶功能,对发生早衰或前期追肥不足的地块,在薯蔸土壤裂开成缝时,追施少量
肥料为裂缝肥、白露肥或称为长薯肥,但一定要在收获前两个月左右追施,追施过迟易引起薯叶贪青旺长、反而不利于薯块的增重快长。一般每公顷追硫酸铵60~75千克或用腐熟的人粪尿3000~3750千克、兑水7500~11250千克,顺裂缝灌施。
⑤根外追肥:薯块膨大阶段,约在栽后90~140天,是红薯生长的后期,喷施磷、
钾肥,不但能增产,还能改进薯块质量。耕种帮建议用2%~5%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3%的
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10%的草木灰过滤液,每公顷喷液1125~1500千克。每隔15天喷1次,连喷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