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番茄幼苗期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疡病,幼苗、叶片、茎秆、果实等均可受害。
1、幼苗期:先从叶片边缘部位开始,由下而上逐渐萎蔫,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化或枯死。
2、成株期:病菌由茎部侵入,从韧皮部向髓部扩展。初期,下部凋萎或纵卷缩,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色。病斑由下向上扩展,长度可达一至数节,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湿度大时从病茎或叶柄病部溢出菌脓,菌脓附在病部上面形成白色污状物;后期茎内变褐色而中空,全株枯死,枯死株上部的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部病菌扩展而致其韧皮部及髓部呈现褐色腐烂,可一直延伸到果实内,致幼果滞育、皱缩、畸形,使种子发育不正常和带菌。有时从萼片表面局部侵染,产生坏死斑,病斑扩展到果面。潮湿时病果表面产生圆形“鸟眼斑”,周围白色略隆起,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单个病斑直径3毫米左右,有时许多鸟眼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的病区。鸟眼斑是番茄溃疡病病果的特异性症状,由再侵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
番茄溃疡病防治方法
番茄溃疡病应采取以生态防治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
1、生态农业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不到溃疡病发生的地方引种。
②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粉状元、RH-19大红果番茄、粉玉、粉宝等品种,在同样条件下虽表现一定的抗病性,但效果都不很理想。野生番茄高抗,可用于培育抗病品种。
③高温闷棚。番茄溃疡病的病菌在53℃条件下10分钟致死,可利用高温季节,密闭温室处理15~20天,以杀死土壤中残留的病菌,防止病害传播。
④加强农业管理。实行与非茄科蔬菜3年或3年以上轮作;选用新苗床育苗,如用旧苗床,需每平方米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喷洒,盖膜4~5天后揭膜,晾15天后播种。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番茄对病菌的抵抗力;适时通风透光,创造有利于番茄生长、不利于病菌危害的环境条件。避免雨水未干时整枝打杈,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病株并烧毁。
2、药剂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入30分钟;干种子置于70℃恒温箱中处理72小时;用5%盐酸溶液浸种5~10小时,或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小时,或1.5%次氯酸钠溶液浸种20~40分钟,取出冲净晾干后催芽;干种子也可用0.6%醋酸溶液浸种24小时,处理时温度保持在21℃左右,种子浸透后,用水洗净立即使种子干燥,以免发生药害。
②土壤消毒:每亩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对水60~100升,在移栽前2~3天或盖地膜前地面喷雾消毒,对病害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③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除病残体烧掉,并对全田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27%碱式硫酸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16%松脂酸铜乳油600~800倍液,或86.2%氧化亚铜可溶性粉剂1200~1400倍液,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交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