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0 21:07 作者:李先生
西葫芦灰霉病,是西葫芦、黑皮西葫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北方保护地、南方露地普遍发生,严重时发病株率可达30%-40%。主要为害花和瓜,也为害叶和茎蔓。南方该病在瓜类作物上辗转传播,无明显越冬期。北方主要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4-5个月,成为初侵染源。此病在低温高湿,湿度高于94%,寄主衰弱情况下易发生。多从花蕊中侵入。
西葫芦灰霉病特点,出灰白色粉状霉层。
一、首先要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要利用温室封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第二,要注意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肥水,调控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瓜秧健壮;第三,要注意及时喷药保护和防治,注意!每次灌水之前,必须事先细致喷洒防病药液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
西葫芦灰霉病的病原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4~5个月。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成为初侵染源。
西葫芦灰霉病可用甲霜.锰锌、联苯.代森锰锌、。
高湿、低温、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时易发病。
发病初期,花蕾、幼瓜蒂部成水渍状,色渐变浅,病部变软、腐烂。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黑色霉状物。花冠枯萎腐烂,瓜条停止生长,瓜尖腐烂。叶部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浅灰褐色,病斑直径达0.2-0.25厘米,其边缘较明显,中间有时有灰色霉状物,有时有不明显的轮纹。茎上发病,溃烂,生灰褐色霉状物,前部瓜蔓折断死亡。
长出灰色霉层后,直侵入瓜条,造成脐部腐烂。被危害的瓜条脐部变黄变软,萎蔫腐烂,病部密生灰色霉层。茎、叶接触病瓜后也可发病,大块腐烂并长有灰绿色毛。
为害花、幼果、叶、茎或较大的果实。灰霉菌先从开败的雌花上侵入,侵染初期花瓣呈水浸状,花表面密生白霜,后变软腐烂并生长出灰褐色霉层,造成花瓣腐烂、萎蔫、脱落。由病花向幼瓜蒂部扩展,致幼瓜蒂部褪绿,渐呈水渍状湿腐、萎缩,产生灰色霉层。果实多从先端开始发病,受害部位先变软腐烂,直至整个果实软腐,果面产生灰色霉层。发病组织如果落在叶片或茎蔓上,也可引起茎叶发病。
病原主要以菌核、分生孢子或菌丝在土壤内及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可存活4~5个月,越冬、越夏的分生孢子成为保护地下茬作物的初侵染源。病菌借气流、浇水或农事操作传播,行间走动或整枝、蘸花、浇水都可传播,发病的叶、花、果上的分生孢子,落到健株上均可引起再侵染。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