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豆角灰霉病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2017-02-10 20:03 作者:李先生  

  
关于“灰霉病”的相关咨询解答 

菌丝生长温限4~32℃,最适温度13~21℃,高于21℃其生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28℃锐减。该菌产孢温度范围1~28℃,同时需较高湿度;病菌孢子5~30℃均可萌发,最适13~29℃;孢子发芽要求一定湿度,尤在水中萌发最好,相对湿度低于95%孢子不萌发。病菌侵染后,潜育期因条件不同而异,1~4℃接种后1个月产孢,20℃接种后7天即产孢;生产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条件下,只要具备高湿和20℃左右的温度条件,病害易流行。

豆角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各部位均可患病,而要防治灰霉病,在种植中应保持通风和透光,并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选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甲霉灵等药剂进行喷施防治。

豆角花期和幼果期发生较重,雨水多湿度大发生较重。

豇豆灰霉病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以菌丝、菌核以及分生孢子来越冬或越夏。分生的孢子存活期比较短,一般在4-5个月之间。越冬的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并会源源不断产生孢子。灰霉病病菌的传染方式有很多,可以随着气流、雨水、病残体以及农具等传播,在加上灰霉病病菌在田间的生存环境很长,只要遇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菌核上会快速长出菌丝体或产生孢子,借助以上传播工具传播到健康植株上,严重影响植株的长势,以及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耕种帮农业种植技术解答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