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0 19:00 作者:李先生
芹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2]。苗期染病,叶和幼茎呈水浸状腐烂,病部着生灰色霉层。叶片染病,从近地面成熟叶片起开始,发病初始产生水浸状小斑,扩大后呈灰褐色不规则形,遇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蔓延至内部叶片,湿度大时产生一层厚密的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茎染病,初始茎基部产生水浸状小斑,扩大后病斑环绕茎一周,田间湿度高时产生一层厚密的灰色霉层,使地上部分茎叶凋萎,病株逐渐干枯死亡。[2]。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
芹菜灰霉病主要是湿度大引起。
以喷6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00倍50%氟啶胺悬浮剂水溶液进行喷雾,连续喷2~3次,喷药最好在阴天或者晴天下午进行。
芹菜灰霉病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3℃,最高31℃,最低2℃。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
1、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易发病。2、芹菜灰霉病主要发生在冬春棚室中。连作重茬、土壤带菌率高,浇水时间、水量把握不好,放风时间太早,是引起病害流行的重要原因。
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肥水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保护地栽培关棚时间长、通风换气不良、种植密度过高,极易引发病害。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发病后在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3℃,最高31℃,最低2℃。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