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 12:08 作者:李先生
竹子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树种。它在生长过程中经常感染病害,导致整株死亡,甚至毁坏整园。现将园林竹的主要多发病害介绍如下:
竹丛病
发生此病害的竹种有佛肚竹·淡竹·水竹·刚竹·桂竹·麻竹等。受害竹枝细长呈菱角状,叶片变小呈鳞片状。 2至3年后进行2至3个分支。节间变短,两年后枝条继续形成鸟巢,成簇下垂。 5月下旬至7月,有时9月至10月,叶鞘包裹的裂隙中长出细小的颗粒,在高湿条件下形成黄色的分生孢子角。有性代子座呈灰褐色,平时很少产生病株。竹丛枝病只为害局部新梢生长点,鞭竹一般不会无病,用病菌彻底剪除病枝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丛枝病初发的竹林。
竹茎锈病
主要为害轻竹·毛竹·斑竹·桂竹·箭竹·苦竹·短耳竹等品种。竹竿被杀后,病部变黑变脆,若竹子严重细小,则整株易死亡。病部多发生在竹竿的中下部或靠近面基部的竹节处。病部最初产生变色斑块,前年冬季至次年春季间,病部产生红色至橙黄色的冬孢子堆。干燥后呈黄褐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紧密聚集成毡状。 4月中下旬,冬孢子堆吸水翼脱落,露出尿道孢子堆,呈黄褐色·粉质。孢子堆飞走后,病斑呈黑褐色,次年在旧病斑周围反复产生冬孢子堆和孢子堆。当病斑扩大并围住竹竿一周时,病竹枯死或向一侧折断。竹林零星发生竹秆锈病时,剪除病株可控制其发展,但发生率较高时,除砍伐病竹外,对其余轻病竹可采用1: 1 柴油和煤焦油应用处理,防治效果好。此外,竹林土壤板结和有机肥的添加,可有效抑制基部茎锈斑,从而减少传播病害的孢子散播和侵染。
毛竹鞘病
主要为害毛竹,是毛竹的毁灭性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全株死亡。一般7月上中旬新竹枝条出现病斑。病斑淡褐色或褐色,舌状或梭形,病斑环绕主枝或分枝一周。芽或枯枝。该病为真菌病。防治方法包括:彻底清除林内病株·病枝·病枝;病原菌侵入前,用50%多菌灵·50%托布津或50%苯5001000倍液力特连续34次喷洒,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竹节红肿病
发生在枝条上。春季,嫩枝叶鞘膨大破裂,出现灰白色小片,质地柔软,后变为木栓质,逐渐变为红灰色,继而继续膨大成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块状,表面呈粉红色果肉色。防治方法是适当间苗,降低密度;加强趋化,增强抗病能力;发病时及时剪除·焚烧病枝。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