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线菊蚜又名苹果黄蚜,俗称油腻虫·油汗,属于同翅目·蚜科。分布及为害:在我国各省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北美洲·中美洲。寄主植物有海棠·各种绣线菊·樱花·榆梅等。
为害形式和若虫丛生为害新梢·新梢和新叶,受害叶片向后横卷。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性:体黄色,腹部黄色,两侧有黑色条纹。体长约1mm。卵:椭圆形,漆黑,腹部黄色。生活史与习性: 一年10代以上,卵在枝条的芽缝或皮缝中越冬。次年4月发芽后开始孵化,5月上旬结束孵化。新孵出的幼蚜聚集在叶子或芽上。约10天后发育成干母,干母可产无翅胎生雌蚜,随胎生雌蚜迁徙传播。 67日,由于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繁殖加快,种群密度迅速增加,为害严重。树梢·叶背和叶柄被蚜虫覆盖,并蔓延到其他杆上。从8月到9月,发生次数逐渐减少。 10月出现有性雌虫,迁徙后产生有性蚜虫。雌雄交配产卵,并以卵越冬。每只雌性蚜虫产卵1-6 个。防治方法1·休眠期防治:可结合叶螨·介壳虫防治,在发芽前喷施含油量5%的矿物油乳剂,可杀灭越冬蚜虫卵。 2·生长期防治:常用药剂有40%氧化乐果乳剂2000倍液·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50%蚜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1%杀灭3000倍液。 3·干施药剂:特别适用于远离水源·取水困难的树木。 5月上旬,即蚜虫发生初期,用刷子将配制的稀释内吸药直接施于树干上部或主枝基部(施于6厘米宽的药戒指)。如果树皮粗糙,可以先刮掉粗糙的树皮,但不要伤到嫩树皮(略白)。涂药后,用塑料布或废报纸包好。使用40%乐果乳化液,加20份水稀释。施药后3-5天见效,宜在蚜虫侵染初期施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