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棕象鼻虫,又称锈棕象鼻虫,属于鞘翅目象鼻虫科。它是一种外来高危检疫性害虫,严重危害东南亚的椰子·油棕等棕榈科植物。幼虫以茎内软组织和生长点为食,形成隧道,使受损组织坏死腐烂,产生特殊气味。严重时茎中空,易被风折断。
形态特征
成虫体色红褐色,体壁坚硬,体长3034毫米,头部伸成管状,咀嚼式口器,口器生于头管的尖端;头管的前侧。卵长圆形,尖端暗红色。
幼虫肥胖而弯曲,没有脚。成熟的幼虫长50毫米至60毫米,蛹从蛹出来。雌性每次产下数百个卵。幼虫期为14至28天。新出现的成虫在出来觅食和繁殖之前会在蛹中停留8 到14 天。 4-10月是虫害的高峰期。孵化后,幼虫从伤口或生长点侵入。成虫喜迁徙·群居·装死,常在清晨或傍晚出来活动。
危害症状
受害植株初期表现为冠部周围叶片枯黄,继而扩展到中部叶片黄化。植株受害,轻则树体衰弱,重则整株枯死。
防控难点
隐性红掌象大多从生长点侵入破坏,被蛀食,形成地道,使受损组织迅速坏死腐烂。然而,许多棕榈植物在叶子变黄之前很难被发现并受到伤害。心叶一旦变黄枯死,生长点及附近的茎干坏死腐烂。严重的是无法挽回的。
难点很多棕榈植株长得比较高,危害部位多在生长点。喷药时操作困难,用农药防治更难。
药物很难渗透。红棕象甲在化蛹前结茧,茧很厚。此外,当它吃棕榈植物时,它会排出树屑和昆虫粪便来堵塞洞口。倒药时药液不易渗入茧内。并浸泡蛹,让红棕象甲的蛹能存活下来,对下一代造成危害。
预防方法
加强植物检疫。棕榈植株转移前,要仔细检查茎部是否被红棕象甲虫蛀食,以防购买有虫害的植株。一旦发现带有红掌象的苗木,将严禁引进。
人工捕捉对于清晨或傍晚出来的成虫,可以利用它们的假死敲击茎干,将其抖落杀死。
封洞是针对成虫喜欢在洞里或植物伤口产卵的习性,可以用沥青封住或抹上泥土,防止成虫产卵。
清除受害植株,发现受害严重的植株,应立即挖出,以免成虫出苗后蔓延繁殖。
药剂防治,先用长铁钩钩出被害植株虫孔内堵塞的粪便或树屑,然后用500倍乐果或氯氰菊酯洒全株,使药液浸透茎干杀虫(药灌)若有成虫或幼虫从虫洞中爬出,应立即捕捉并焚烧),每7天一次。然后在其叶鞘和心芽处放置58个用200倍乐果溶液浸泡过的海绵药袋,每隔15天重新浸泡一次。也可将15克克百威包放在棕榈植株的生长点上,防止害虫从生长点侵入。
4-10月为虫害高峰期,定期喷洒农药,杀灭虫卵。对茎部有害的成虫,从虫孔中注入农药原液,然后用泥封住。通常可结合根部施肥埋克百威,使植株吸收足够的克百威,达到防治效果。 (***祥·杨正军)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