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1 10:15 作者:李先生
花病是指花卉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有害生物的侵染和不利环境的影响,在生理和外在形态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花卉生长发育不良,观赏价值降低。
引起花卉病害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环境条件不适宜,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环境污染等,由它们引起的疾病称为生理性或非传染性疾病。
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由它们引起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病因不同,疾病的致病特点也不同。
生理障碍的症状
地上部分通常表现出变色·叶尖变绿和枯叶·落叶·花果·萎蔫·植株矮小等症状。这些病害很容易与根部病害和病毒病害混淆。当地上部分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检查花的根颈和侧根;如果发现异常现象,则说明是根病,如果没有,则可判断为生理病。病毒引起的症状一般为典型的黄化(质地柔软),或呈斑点状黄化,或叶脉间黄化。这种疾病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能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和化学药剂来消除症状。
传染病的特点
真菌病害的特征是植物变色·腐烂·斑点·萎蔫·穿孔·溃疡·萎蔫,以及白色粉状·锈色·霜霉病·灰霉状·丝状或褐色鼠粪样菌核。细菌病常表现为软腐·坏死·穿孔·瘤·畸形等症状,病区常有粘液样物质,有腥味。病毒病多表现为花叶·黄叶·丛生·矮化等变化,病株上无其他异物。
从以上各种疾病的特点,可以判断是病因引起的,可以对症治疗。
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通过改变花卉生长的空间环境和土壤条件来治疗症状。如因温度过高引起的晒伤·萎蔫·发黄等,可采取遮光·喷水等措施降温;低温引起的冻伤·冻伤可保暖保暖;施用有机肥或各种化肥,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因土壤缺水造成植物枯萎,水分过多造成烂根萎蔫,或通风不良造成植株瘦弱,可采取适当的水分管理和疏松土壤,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方法
1 种花前对土壤进行消毒
少量家用土可以用平底锅煎一下,用高压锅蒸一下,或者用甲基托布津·五氯硝基苯·乐果·呋喃丹等化学药品消毒。以上药剂均可用于大面积种植。
2 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传染源。
3 足量·适量施肥,促进花卉旺盛生长,增强花卉抗逆力。
4 科学合理浇水,及时排水,防止因长期积水·空气湿度长期饱和而引起的真菌病害。
5 植物灭菌
家庭少量花卉可用蒜汁稀释·大葱浸液·烟浸液喷洒,浇水防治病害。
6 化学防治
不同的化学试剂用于不同的病原体。真菌病害:甲基托布津·磷铝·百菌清·多菌灵等细菌病害:土霉素·青霉素·硫酸铜溶液(CuSO4)·高锰酸钾溶液(KMnO4)等病毒则需要完全去除病残体。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