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1 08:19 作者:李先生
主要为害叶片·嫩茎和花蕾。白色白粉病病斑先出现在叶片上,然后蔓延至叶片。爆发期间叶子上的几个小霉点可在数小时后合并成大的结痂。秋末冬初病株上常出现褐色或黑色小点,即真菌病的囊壳。
Erysiphe polygoni DC称为白粉病,E cichoracearum DC称为菊科白粉病,均属于孢子真菌。前子囊果大小为60~139um,有许多附属物,为菌丝。子囊310,长卵形或近球形,大小49821953(um)。子囊孢子3~6个,个别2或8个,大小17~3314~17(um)。无性状态为Oidium erysiphoides Fr,俗称白粉病,分生孢子单个顶生,长圆形,大小27331427(um)。在自然条件下,它们大多是无性的。菊科白粉病的形态特征见菊花白粉病。
两种白粉病都以菌丝体过冬。翌年春季气温升至18-25,空气湿度高于70%时,菌丝生长,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当条件合适时,它们会产生吸器。危害大丽花,然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二次感染。高温和干湿交替,利用这个扩展。该病南方多发,华北地区发病较轻。包头市每年种植面积较大,但发病相对较轻。
(一)农业防控。田间不宜种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科学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适时灌水,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冬季除去病叶和病残体,深埋或焚烧。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36%甲基托布津混悬液500倍液或60%防毒宝2号水溶性粉800倍液·40%达康宁混悬液600-700倍液·47%加瑞农克湿粉700-8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连用7-10天,连续防治2-3次。严重者可用25%帝力乳油4000倍液·40%复兴乳油9000倍液。常用药物有甲基托布津·防霉剂·达康宁·加瑞农·三唑酮·地力托·复兴。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