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菊花的蚜虫有棉蚜·桃蚜·菊花蚜等。成虫和若虫聚集在一起吸食菊花的汁液。苗期主要危害嫩茎叶,影响茎叶的正常生长。生长点附近的嫩叶变小向下卷曲,生长点矮化变小;它会集中伤害花梗和花蕾,开花后还会伤害雌蕊,进入管状花瓣,导致花蕾变小,容易脱落,花朵不够鲜艳,会早早枯萎;大量分泌的蜜露引起煤烟病,使枝叶和花朵变黑,严重影响花卉品质和观赏价值。有时在室内摆放切花·盆花时会散落大量翅蚜,影响室内环境。此外,蚜虫还能传播菊花病毒病,造成更大危害。为害菊花的蚜虫在广东一般没有有性期,也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每年的危害是由于无性孤雌有翅蚜虫和无翅蚜虫在各种菊科或非菊科寄主之间的转移所致。一般在20-25的天气生长繁殖最快,10天以内常可发生1代,但30以上的高温高温天气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因此,每年秋·冬·春季都是蚜虫发生的有利季节,尤其是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前种植的菊花最容易大量发生,为害也很大。在温暖的冬天很严重。许多花农经常使用敌敌畏·泛灵·氯氰菊酯等杀虫剂来杀灭蚜虫。这些杀虫剂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杀虫剂以触杀为主,长期使用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喷药7-10天后,蚜虫数量迅速增加,需再次喷药。因此,建议使用低毒·安全·内吸性强的农药,如高猛(30%乳油)4000-5000倍液;飞虱(25%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1000-2000次;舍弗(10%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蚜虫(25%乳油)2000-2500倍;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选用其中一种,稀释后均匀喷洒全株,5-7天后再喷一次,可长期有效控制蚜虫危害。有条件的地方,可对瓢虫·食蚜蝇等天敌进行人工迁移,也可进行有效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