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缺铁时,幼叶叶脉间易发生萎黄病,患缺铁性病后,桂花树一般不能开花,影响其商品价值。本文介绍该病的症状·病原体·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
一·症状铁是一种微量元素。桂花缺铁时,首先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尤其是幼叶叶脉间的部位,易发生失绿。轻度缺铁时,靠近叶脉的叶片保持淡绿色,而远离叶脉的部分开始变黄。严重时,新叶和老叶均变黄白色,部分老叶可出现黄褐色坏死斑,常受一些弱小的寄生虫侵袭,导致叶片提早落叶。凡是缺铁的桂花树,一般都不能开花。
2·发病条件桂花缺铁多发生在碱性土壤中,因为在碱性土壤中,铁常以难溶的氢氧化铁形式存在,不易被桂花吸收利用。
三·防治方法(一)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新梢生长期,每半个月用0.2%0.5%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施叶面。这种方法会很快奏效。喷药后23天,黄叶即可变绿,但有时效果不持久。
(2)施用在土壤中稳定性高的螯合铁Fe-EDTA(乙二胺四乙酸铁),每株20-40克,见效快而持久。另外,也可将0.1%浓度的螯合铁溶液喷洒在叶片上,叶色恢复较快,但不宜过量,以免产生药害。 (3)改良土壤春季干旱时,注意灌溉抑碱,低洼处及时排干盐水,降低土壤盐分。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在树下间作绿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都对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4)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或进行树干靠接或根接,更换砧木品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