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 14:55 作者:李先生
雌性,椭圆形,背面覆盖着一层较厚的蜡质壳。蜡壳呈暗红色,长约4毫米,高约2.5毫米,顶部凹陷,形如脐带。有4根白蜡带,从腹部向背部滚动。身体极为膨胀。虫体紫红色,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成年雄性体长1 毫米,翼展2.4 毫米。卵椭圆形,淡红色,长0.3毫米,两端稍薄。初孵若虫呈扁平椭圆形,长0.4毫米,深红色,腹端有2根长毛。 2龄时变为宽椭圆形,稍有突起,呈暗红色,体表有白色蜡质,3龄时蜡质增厚。预蛹和蛹蜡壳暗红色,细长。蛹体长1.2毫米,淡黄色,茧椭圆形,暗红色,长1.5毫米。
一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性越冬。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越冬雌虫的产卵高峰期。雌若虫蜕皮3次,一龄约20天;二龄为23-25天;第三龄约30-35天。 9月上旬成熟后越冬。雄一龄若虫期与雌性相同,二龄若虫期40-45天,预蛹期1-2天,蛹期2-6天。雄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上旬出现,寿命很短,只有1-2天。越冬雌虫在体下产卵,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每只雌性可产卵200-500颗以上。新孵出的若虫在离开母体后移动到新的枝条上。聚集在新叶和幼枝上,多寄生在暴露于阳光下的外枝上,较少寄生在树冠内室的枝叶上。若虫孵化离开母体移居新梢后,通过产蜡器官吸取汁液,在背部和胸部两侧分泌蜡液。背部呈马蹄形,两侧有斑点,全为粉白色。后来虫体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变稠,雄虫在预蛹期停止分泌蜡质物质。当雄性化蛹时,它们会分泌一层薄薄的白色蜡质茧,并在其中化蛹。
当若虫为1-2 龄时,化学控制效果最好。一般在若虫孵化率达到50%时进行第一次喷药,以后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3次。药物可选用松碱合剂18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或20%氯菊酯乳剂3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剂500倍液。可用茶饼松碱合剂10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