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部分黄色小斑点沿叶缘出现,然后扩大为黄褐色圆形·长至不规则的较小大病斑。后来,病灶呈灰白色,边缘呈红褐色,呈环状。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变干,后期病斑有小黑点。
病原体:Colletotrichummouteariniivar.rhodeaeTrav.是常绿炭疽病菌。
传染途径:
(1)病原菌利用菌丝和类核(未成熟的分生孢子盘)在有病残体的土壤中越冬。
(2)次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越冬后,菌丝和类核发育成孢子盘,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
(3)寄主发病后,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雨水·灌溉水反溅造成再感染。
病情:
(1)一般温度为22-240c,相对湿度在95%以上。
(2)土壤重酸性·排水不良·氮肥偏施·光照不足·通风除湿不及时等均可诱发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选用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随时清除栽培区病株残体,减少病源。
2·通风除湿·控温防病塑料大棚和大棚栽培,上午温度控制在30-330c,下午和傍晚适当放风,使湿度降至70%以下,或地上铺草·麦秸吸湿,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3.化学防治初期可选用50%甲基托品(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8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混合脱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锌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2%抗真菌剂(农康120水剂)2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液200倍液喷洒,7-10人才喷洒一次,2-3次连续。喷施时配施石宝或脂宝素7500倍液,可药肥兼用。 (记者匿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