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泡桐苗木常见病虫害防治

2024-05-06 11:58 作者:李先生  

一·泡桐炭疽病(一)症状。泡桐炭疽病主要为害泡桐叶片·叶柄和嫩梢。当泡桐幼苗长出12对真叶时,即开始发病。叶为害初期,病斑为褪绿小点,后扩大为褐色近圆形,周围黄绿色,直径约1毫米。雨后或潮湿时,病斑上常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或黑色小点。后期病斑常爆裂,病叶早落。 (2)起病规律。泡桐炭疽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在寄主组织内越冬,成为次年的主要侵染源,在生长季节可反复侵染。一般5月至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进入高峰期,可持续至8月30日。泡桐苗生长期,高温多雨天气,排水不畅,通风不良,透光,幼苗生长弱,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选择苗床时,应考虑选择远离泡桐林的地方;苗床不宜连作,如需改种苗圃,应彻底清理苗圃,烧毁病苗和枝叶,减少初感;加强苗床田间管理,在苗床周围设置排水沟,降低苗床湿度;定时育苗·除草·追肥,促进泡桐幼苗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5-6月可喷波尔多液防治炭疽病,也可喷65%锌500倍液或50%妥善800倍液,15天喷一次。二·泡桐黑痘病(一)症状及发病规律。泡桐黑痘是由泡桐黑星病环孢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害。 4月中下旬可见病斑,5-6月为高峰期。黑痘出现在叶子和树枝上。月亮病得很重。发病后叶片上的病斑呈黑褐色,直径0.52毫米。病灶中部破裂穿孔,常沿脉发生。叶柄·叶脉和小枝上的病斑以结痂的形式突出。最初,病变呈浅棕色。受潮时产生白色霉层,最后变成黑褐色。病叶萎缩,病梢枯死。 (2)防治方法。筛选出梓叶泡桐·玉杂一号·山明泡桐等优良泡桐品种。育苗应避免在苗床连作或在泡桐林附近育苗。苗木根·穗埋地时要注意检疫,严禁从病苗上剪下。播种前可每亩喷施狄克逊11.5公斤苗床进行土壤消毒。种子播种前可用0.3%的地克松原粉拌种。加强苗期管理,育苗密度要适宜,每亩800-900株。适时浇水施肥,可促进泡桐幼苗生长整齐健壮,增强抗病能力。苗期每15天喷一次200倍当量的波尔多液预防。对有病的泡桐苗木,每隔1015天交替喷施50%妥泽特8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一次,连喷34次,防治效果较好。三·泡桐网虫(一)危害特性。泡桐网虫,又名菱角虫,属半翅目网虫科。我省泡桐网虱一年发生3代,第一代成虫出现在6月中旬,第2代和第3代分别出现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成虫和若虫多取食叶背面叶柄附近的叶脉,78月为害最重。叶片受害初期,背面出现暗红色斑点,正面出现黄色小斑点。后期叶片卷曲·变褐·干枯脱落,似灼烧状,严重时死亡。兰考通的受害率高达95%。由于泡桐网虫飞行能力差,主要依靠苗木和原木的运输。 (二)预防措施。 5月下旬喷洒3%高渗苯氧威4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20天一次。泡桐苗必须严格检疫,否则不准运出。秋末,田间垃圾·落叶要集中清理·焚烧。冬季深挖土壤,消灭越冬成虫,减少虫源。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园林树木的白蚁预防 下一篇:观赏凤梨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