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 07:18 作者:李先生
1·紫薇绒鳞
紫薇绒鳞又名石榴毡鳞,同翅目,绒鳞科。绒鳞病在全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已成为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
雌成虫扁平,椭圆形,长约2-3毫米,深紫色,成熟时覆盖有白色绒毛般的鳞甲。雄性成虫体长约0.3毫米,翼展约1毫米,紫红色。卵椭圆形,紫红色,长约0.25毫米。若虫呈椭圆形,紫红色,身体周围有尖刺。雄蛹紫褐色,长椭圆形,上面覆有袋状的绒白色茧。
发生规律:
这种昆虫的世代数因地区而异,一年2-4代;比如北京一年2代,上海一年3代,山东一年4代。绒鳞越冬状态有受精雌虫·2龄若虫或卵,各地不尽相同;通常在树枝缝隙中越冬。若虫孵化高峰期为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至9月。但在上海·山东等一年发生3-4代的地区,第一代若虫可在3月底4月初发现。伤害。绒鳞在温暖高湿的环境中繁殖迅速,干热对其发育不利。
损坏特性:
紫薇若虫和雌成虫主要聚集在枝叶主脉基部·芽腋·嫩枝或枝条上吸取汁液,常使树势减弱,生长不良;此外,它分泌的大量蜜露会诱发严重的煤烟腐病,使叶子和小枝变黑,失去观赏价值。虫口密度过大,枝叶变黑,叶片早落,开花不正常,甚至全株死亡。
预防方法:
1 园艺防治结合冬季修剪,去除病虫害严重的枝条和越冬虫。
2化学防治发生严重的地区,除加强冬季修剪和养护外,可在早春萌发前喷洒波美度3-5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若虫。幼苗生长期,孵化期捕捉若虫,可选择喷40%毒死蜱(速杀)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莱斯本)乳油1才从羽化孔钻出来,并以寄主的嫩梢或树皮补充营养;随后常常会迁飞到新的植株或其它寄主上危害。成虫羽化后不久就会交配产卵,在大多数寄主上,成虫产卵前通常会先在树干上将皮层咬成呈“T”字型产卵槽,然后再将卵产于槽内,每槽一粒卵;而在紫薇上面产卵就不同:因为紫薇树干光滑,树皮会薄片状剥落,故天牛通常是将卵产在树干茎基部未剥落的树皮内或基部蘖生枝与树干的缝隙内。一般六七月为产卵盛期。卵期9—15天,幼虫孵化后蛀入皮下,多于干基部·根颈处迂回蛀食,粪屑积于隧道内,数月后方蛀入木质部,并向外蛀一个通气排粪孔,排出粪屑堆积干基部,隧道内亦充满粪屑,幼虫持续为害至11-12月份,然后陆续越冬。
为害特点:
星天牛可以通过成虫和幼虫危害,不过在危害紫薇时,其危害方式有点特别,因为它们通常并不是以成虫啃食树皮或叶片危害(紫薇树干光滑,树皮经年会薄片状剥落,但当年生枝条上也偶尔会发现有成虫啃食过的痕迹),而是其幼虫蛀食树干茎基或根颈部(这也不同于其它寄主,是在树干的中下部),并由皮层逐渐深入到木质部,造成各种形状的隧道,其内充满虫粪或木屑;危害盛期常常会在蛀道孔外发现新排出木屑和虫粪。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 远离或及时伐除周边衰老的杨·柳及榆等虫源树;进行合理清枝修剪,尤其是要注意彻底清除植株茎基部蘖生的小株,以防止成虫在此产卵。
○2物理防治 8~9月间,根据洞中幼虫的虫粪,确定洞内有无害虫,后用尖细铁丝从新鲜排粪孔插入隧道项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紫薇上少见成虫危害,对于其它易受到侵害的植物,可在6-8月,利用成虫羽化后在树枝上活动(危害·交尾及产卵)期间,在清晨天牛成虫刚刚外出进食或晴天正午时人工捕杀成虫;也可在树干上部绕一圈强力胶,当天牛成虫爬过时将其粘住,然后再捕杀。
○3药剂防治 在卵期或幼虫孵化初期,可喷洒40%久效磷乳油2000倍液,或50%磷胺乳剂2000倍液等具有内吸性的药剂。8月中下旬,在幼虫开始蛀干深入木质部时,可用细铁丝钩从通气排粪孔掏出粪屑后将蘸有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30倍液的棉球,塞入洞内毒杀幼虫;直接从孔道注入50%杀螟松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也可,但需黄泥封闭洞口。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