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 06:21 作者:李先生
枯萎病主要是指由疫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类病害,主要引起植物花·果·叶组织迅速坏死和腐烂。高湿度是影响疾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因素。
(一)百合枯萎病1·症状:又称烂脚病。主要为害茎·叶·花和鳞茎。茎部受害时,初期水浸性褐腐病逐渐向上·向下扩展,加重茎部腐烂,使植株倒塌或死亡;叶片受害时,最初的水浸小斑点扩大成灰绿色大斑点;花软腐病鳞茎上出现水浸褐色斑点,膨胀后腐烂,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即病原菌囊茎和孢子囊。
2.病原体:属于鞭毛亚门的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菌丝无色无隔膜。菌丝不产生吸器,直接进入宿主细胞吸收营养。后期产生菌丝和大量的孢子囊。孢囊多不分枝,孢子囊顶生,单孢子,圆形。顶部有乳突。孢子囊萌发时,产生多个椭圆形游动孢子。
三·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一)病菌随病残体在有卵孢子的土壤中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孢子侵入后发芽致病。
(2)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萌发后,游动孢子或孢子囊直接萌发进行二次感染。
(3)天气潮湿多雨,特别是大雨过后,排水不畅·保水性差,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开始出现病害,5月中下旬芽部出现大量症状。
4·防治方法(1)采用高隔间·深沟深垄栽培,垄面要平整,防止积水;如发现病株,应尽快挖出,焚烧或深埋。
(2)施用酶菌沤制堆肥或全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抗病能力。
(3)用无病土或消毒土,用灭菌土填盆。 (4)喷70%乙基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或克霜氰化物或600倍液膏状尿素锰锌可湿性粉剂·60%米柯(fluma.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9%安科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1次,对照2次。
(二)长春花枯萎病1·症状:主要为害幼叶。初期呈水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湿度大时,会产生棉质霉层。严重时花叶软烂,茎干弯曲下垂。
2·发生规律:致病菌在病体越冬,孢子借风雨在囊中传播。雨水多·排水不畅时病害严重。
3·防治方法:用敌菌丹1000倍液3L/m2对土壤进行消毒,拔除中心病株,消灭。
(3)君子兰枯萎病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受害,多发生在外叶基部。初呈水浸状,逐渐凹陷成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色斑点,大小不一。后期叶面和叶背出现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在潮湿条件下,可见粉红色粘稠物,即成堆的病原菌分生孢子。
(四)大岩桐枯萎病1·症状:叶片出现水浸黑褐色病斑,延伸至叶柄和茎干,叶片变软腐烂,形成大片水浸凹窄斑点,植株矮化枯死.鳞茎严重凹陷,变成黑褐色软腐,根部也变黑。
2·发生规律:真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病害严重。 3·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平整土地,避免积水。合理密植。浇水不宜过多,降低土壤含水量。
(五)杜鹃花疫霉根腐病1·症状:受害根细长变细,水渍状,皮层脱落,呈淡红褐色。上面的叶子是黄色的并且枯萎了。
2·发生规律: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孢子囊·游动孢子随流水传播。
3·防治方法:进行土壤消毒,培育无病苗;拔除中部病株,浇水不宜过多,降低土壤含水量。药物控制。
(六)非洲菊枯萎病1·症状:症状发生在根颈。为害植株,根颈呈水渍状,褐色皮层组织腐烂撕裂,植株上部叶片迅速枯萎,叶色由绿变暗。紫红色,然后变成棕色,最后部分或全部叶子枯死。病株地上部分易拔起。
2·病原及发病状况:真菌病害,由隐疫霉引起。该真菌在土壤中生存,是一种土传病害,简称土传病害,也可通过植物性物质传播。病原菌通过植物的幼根或伤口侵入。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苗圃发病较重。
三·防治措施(一)预防为主,低洼地区不宜种植非洲菊。一般地区还应注意排水,适当浅植。
(2)选择无病株采种,或分株作繁殖材料。
(3)病害严重的苗圃不得连续种植非洲菊。可用80%乙基磷铝(Epifraxam,三乙基磷酸铝)400倍液灌溉土壤,以减少或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七)万寿菊茎腐病1·症状:茎部受害后,变褐·皱缩,上部叶片枯死。根腐病病原菌及发生条件2.病原菌: 病菌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经水传播,对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园地影响严重。法国万寿菊和矮化品种抗病性更强,非洲型品种最易感病。 3·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土壤消毒,培育无病苗,拔除中心病株,消灭。药物控制。
(八)冬珊瑚病1·症状:叶片出现水渍状不规则褐色斑点,萎蔫下垂。茎·果被水浸烂。湿度大时病害长出白色絮状霉层。 2·发生条件: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经风雨再侵染。 3·防治:用无菌土壤育苗,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田地栽植。化学防治(九)马蹄莲根腐病1·症状:叶片有淡黄色条纹,褐色软腐,枯萎死亡2·发生条件:病原菌在根茎和病残体中越冬,水流传播,地势低躺着,排水不畅
良的园发病重。3·防治方法:进行根状茎消毒,用甲醛浸泡1 h(按28.6 kg水加0.55 kg甲醛)。药剂防治参考黄瓜疫病。
(十)一串红疫病 1·症状:为害叶片。靠近土面的叶片产生椭圆形水渍状暗褐色大斑,有时叶柄基部和茎也变褐腐烂。种子播种的幼苗和扦插繁殖的枝条受害后引起幼苗猝倒和插枝基腐。
(十一)一品红疫病 1·症状:茎花·叶·根均可感病。茎部呈水浸状暗色坏死。木质茎内部变褐坏死。
2·病原: 有两种,属于鞭毛菌亚门的疫霉属真菌 (1)寄生疫霉(Phytophora parasitica Dast); (2)烟草疫霉Phytophthara nicotianae Breda 3·发病条件 (1)病原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8-30度,要求很高的相对温度和水滴。因此,高温多湿是此病流行的条件。
(2)夏季塑料棚室撤膜后,连续降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2)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扦插繁殖。
(3)地势较低的地,要开深沟筑高畦,以利田间排水。
(4)适当增施磷·钾肥料,使植侏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5)喷药保护:发病初期就要喷药保护,药剂可用25%甲霜灵800-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40%乙磷铝2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粉剂400-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十二)紫罗兰疫病 1·症状:根和茎基部变黑,下部叶变黄,整株枯萎死亡 2·发病条件: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种子带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危害。园圃湿度大时发病重 3·防治方法:加强水肥管理,拔除并销毁中心病株,适当密植,降低园圃湿度,进行种子处理。药剂防治 /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